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风热犯肺证与热邪壅肺证鉴别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风热犯肺证与热邪壅肺证鉴别
[复制链接]
65
|
0
|
2019-8-23 01: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定义
风热犯肺证:风热之邪,侵犯肺系,肺失清肃,卫表失宣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常见咳嗽,咳痰质稠色黄和发热,恶心,鼻塞,咽干等风热表证。
热邪壅肺证:邪热壅遏肺金,肺失宣降,里热炽盛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常见咳痰黄稠和壮热,汗出,口渴,烦躁等里实热证。
病因
风热犯肺证:多因外感所致。风为阳邪,百病之长,其性升散,外邪多易与风相合,侵入人体,风与热合,而成风热之邪,经口鼻皮毛侵袭人体,则肺卫失宣,形成风热犯肺证。张景岳认为:“夫外感之咳,必由皮毛而入,盖皮毛为肺之合。而凡外邪袭之,则必先入于肺……”
热邪壅肺证:多因外感风寒,郁久化热,内入于里,古人对此多有论述:“盖伤寒之邪,留在表,然后化热入里”(《外感温热篇》);“世人徒知肺主皮毛,外感风寒为寒,殊不知传里郁久变为热也”(《丹溪心法附余》);“风寒感于外,气郁而火生”(《医论三十篇》);“外因邪郁经络,积热脏腑”(《医学入门》)。或风热犯肺证不解,入里热盛,或温热病邪从口鼻而入,“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外感温热篇》),或过食辛热油腻炙煿之品,生痰化火,痰热内蕴,燔灼肺金,肺失宣降,火迫气逆,遂成热邪壅肺证。
病机
风热犯肺证:风热袭表,内合于肺,肺失清肃,肺气不得宣降;肺卫失宣,卫表失和。《医碥》认为,风邪致病,“此言其轻浅者,邪止犯皮毛,皮毛为肺之合,皮毛闭则肺气不得外泄,故上壅而嚏,蒸成涕液,壅塞鼻中,故声出重浊。肺气郁而成热,故肺痒而咳。其人平素体气寒者则无汗,热者则有汗。或发热或不发热,或头痛或不头痛,盖虽轻证,其中又分轻重也”。《诸病源候论》认为:“风热病者,风热之气,先从皮毛入于肺也。肺为五脏上盖,候身之皮毛,若肤腠虚,则风热之气,先伤皮毛,乃入于肺也。其状使人恶风寒战,目欲脱,涕唾出。”若风热犯肺证不解,邪热入里,则内壅于肺,出现肺热证,热胜肉腐,血败为脓,则成痈成疡,或素体痰盛,痰热交结,壅遏于肺,薰蒸肺体,亦发肺痈。
热邪壅肺证:肺属金而恶火。热邪壅滞肺金,则肺气不利,清肃无权,宣降失职,正如《明医指掌》所云:“夫肺居至高之上,主持诸气,属金而畏火者也。清虚高洁,覆盖五脏,千金之象,外主皮毛,司腠理开阖,卫护一身,如天之覆物,体之至轻清者也。或外因六淫之邪相侵,内因七情之气相忤,则肺金受伤,而清纯之气扰乱妄动,为火为痰,故咳嗽之病从此作矣。”以里热炽盛和肺失宣降为病机特点。若里热证持续不解,热扰神明,则出现神昏谵语;若邪热羁留肺经,迁延不解,每易耗夺肺阴,津伤肺燥,久嗽痰血,故《外科正宗》云:“久嗽劳伤,咳吐痰血,寒热往来,形体消削,咯吐脓痰。音哑咽痛,其候转为肺痿。”若邪热内迫,逼津大泄,汗出不止,则成气随液脱,阳气暴亡的危候;若肺热日久,气阴两伤,则会出现虚热体倦之象。因此,火热为患“变化无常,一动便伤元气,偏胜移害他经”(《医学入门》)。
鉴别要点
风热犯肺证:咳嗽,咳痰质稠色黄,口燥咽干而痛,发热恶风,鼻塞流黄浊涕,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以咳嗽和风热表证并见为临床特征。
热邪壅肺证:咳嗽气喘,呼吸气粗,甚则鼻翼煽动,咳痰质稠色黄,口渴,汗出,壮热,烦躁不安,咯血,衄血,胸闷或痛,咳吐脓血痰,痰味腥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以咳喘痰黄稠和里实热证为临床特征。
鉴别分析
风热犯肺证与热邪壅肺证,均以热邪为患,有热伤津液,肺失宣降,炼液为痰的共同病机,故具备咳嗽,咳痰质稠色黄,口渴或口干的共症。
风热犯肺证:风热袭表,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故咳嗽;热灼津液,则咳痰色黄质稠;卫表失和,卫阳郁遏,腠理开泄,则发热恶风,“风为阳邪,性主开发,凡汗出而身发热者,风也”(《黄帝素问直解》)。“风之为气。能动阳气而泄津液,所以发热、汗自出”(《医学读书》)。鼻为肺窍,风热袭肺,上窍不利,则鼻塞流黄浊涕;舌尖红,主热在上焦;苔薄黄,为风热初起;脉浮数,为表热的征象。
热邪壅肺证: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开窍于鼻,热邪壅肺,火热刑金,肺失宣降,气逆肺闭,则咳嗽气喘,《症因脉治》认为:“伤热咳嗽之症,咽喉干痛,面赤潮热,夜卧不宁,吐痰黄浊,或带血腥臭,烦躁喘咳,每咳自汗。”热盛,机能亢进,故呼吸气粗;热壅肺系,气道不利,则鼻翼煽动;邪热炼液为痰,则咳痰质稠色黄;甚则热壅血败,腐肺成痈化脓,即胸闷或痛,咳吐脓血腥臭痰。此即《金匮要略》所说:“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即死。”里热炽盛,则身发壮热;热迫津液外泄,则汗出;热伤津液,则口渴饮冷;邪热内扰心神,则烦躁不安;肺与大肠相表里,热盛伤津,大肠液亏,则大便干结;津液化源不足,则小便短赤;热迫血行,则咯血,鼻衄。正如《明医指掌》所云:“咳血者,火乘金位,肺络受伤,故血从嗽而出也。”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肺热痰盛之象。
风热犯肺症和热邪壅肺证,就其临床症状而言,二者均有咳嗽口渴,但前者咳嗽证轻,因风热在肺卫之间,尚未完全入里,仅为风热袭肺,肺失宣降,伤津不甚,故为口干;后者咳嗽证重,口渴喜冷饮,为热邪完全入里,里热炽盛,伤津耗液,热壅肺闭,气道不利,故咳喘气粗,甚者咯血。二证除肺系症状外,风热犯肺证尚有风热表证:发热恶风,鼻塞流黄浊涕,口咽干燥,咽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热邪壅肺证还伴有里热证:壮热口渴,汗出,烦躁不安,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风热犯肺证和热邪壅肺证,就其病机和病势而言,风热犯肺证病机为:风热袭于肺卫之间,肺失宣降,卫表失和。若邪热入里,则热壅于肺,或痰热互结,发为肺痈。热邪壅肺证病机为:热邪内壅,肺气不利,清肃无权,宣降失职,邪壅肺闭;里热炽盛,伤津耗液,扰乱心神。热扰神明,则神昏谵语;耗伤肺阴,可渐成肺痿;邪热逼津大泄,可汗出亡阳;肺热日久,亦会出现气阴两虚证。
风热犯肺证和热邪壅肺证,就其病史病程而言,前者有感受风热的病史,起病缓慢,病情较轻,容易治愈;后者也可先有外感的病史,外邪不解,化热入里,起病急骤,病情重,每易变证迭起,不易速愈。
风热犯肺证,治疗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用桑菊饮(《温病条辨》);热邪壅肺证,治疗宜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方用泻肺散(《血证论》),或千金苇茎汤(《千金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上古科技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