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从毒邪论白塞病的病机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从毒邪论白塞病的病机
[复制链接]
151
|
0
|
2019-8-23 01: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白塞病以反复发作性口腔、生殖器溃疡、眼炎和皮肤损害为特征。本病属中医学狐惑病范畴,其病因病机,众多医家皆认为与毒邪有关。如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指出本病“皆湿毒所为也”,吴谦《医宗金鉴》认为“每因伤寒病后余毒与淫之为害也”,近代岳美中言:“狐惑病是温毒热性病治疗不得法,邪毒无从发泄而自寻出路的转变重症。”本文拟从毒邪角度对其病机进行探讨。
毒邪的产生
饮食不节 湿热毒生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功能正常,化生的精、气、血、津液足够,则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骨皮毛等都能得到充分营养,进行正常生理功能。若暴饮暴食,失于调度,或素日偏嗜膏粱厚味、辛辣肥甘、醇酒滋腻之品,饮食非但不能化生气血,反而会滞脾碍胃,影响脾胃的功能。《素问·痹论》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脾胃受损,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谷精微不能布散,阻滞中焦,酿生湿浊。为内毒生成提供条件,成为生毒之源。
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就男子而言,正是“二八”至“四八”之间。《素问·上古天真论》言:“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正值肾气充盛,人生壮年,机体阳气亢盛,“气有余便是火”。其时若频于应酬,醇酒滋腻、辛辣肥甘之品,可使脾胃受损,湿浊潴留,从阳化热,酿生毒邪。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四七,筋骨坚,发长极”,正处于经孕产乳之时,皆以血为用,易耗伤气血。《灵枢·五音五味》言:“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期数脱血也。”气有余便是火,阴血不足,易生内热,湿邪从之化热,致毒邪内生。
情志失调 热毒内生
人体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有密切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可见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五脏的精气血。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如果超过人体本身生理活动的调节范围,会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导致疾病发生。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来自家庭、生活、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大,往往会使人们出现七情过极之象,伤及脏腑气血,导致气机郁阻,郁久化热,即所谓“五志过极,皆从火化”、“气有余便是火”,从而导致热毒内生,如《临证指南医案》华岫云按曰:“郁则气滞、气滞久必化热。”
毒邪的发展
脏腑失调 毒邪滞蕴
“物之能害人者皆谓之毒”,古籍中“毒”可以指病因、病症、药物之偏性、毒物等。而此处是指内生邪气(湿邪、热邪)蓄积猛烈,酝酿顽恶所形成对机体具有强烈损伤作用的致病物质。前者饮食不节而致湿热毒生,情志失调而致热毒内生,若脏腑功能协调,或可毒去正安,使机体处于相对无毒的平衡状态;若素体阴阳失调,或五志过极,七情内伤而致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常,不能清毒源,排滞毒,使毒邪滞蕴,侍机待发。可见脏腑失调,毒邪内蕴是本病发病基础。
外邪引动 毒邪攻注
毒邪内伏,若无触动,仅暗耗气血,为害不彰,或如常人。若外感湿热毒邪,或因内伏毒邪伤及正气,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更易感邪。邪气侵袭,或倍食辛辣肥甘厚腻之品,或失治误治,滥用温热之药,甚或激素等刚阳之物,使湿热内蕴毒邪鼎沸,无从发泄而自寻出路。火性炎上,循经络上攻于咽喉、口舌;湿性趋下,则下注于外阴;或流注于关节,或浸淫于肌肉皮肤。
血脉失和 湿瘀毒结
脉为血之府,脉管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管道系统,血液正常循环有赖于脉管系统完整与通畅。血得寒则凝,得温则行。火毒侵犯血脉,轻则可扩张血脉加速血行,甚则灼伤脉络,迫血妄行,血溢脉外形成瘀血。或湿热毒邪耗气伤阴,阻滞气机,运血无力,血液黏稠,血行瘀滞。湿热瘀毒相合,使毒邪愈猛烈顽恶,攻注肌肤,则红斑结节;甚至侵及脑脉,而生偏枯之重疾。
[1] [2]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低头花已谢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