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肝血虚证与肝阴虚证鉴别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肝血虚证与肝阴虚证鉴别
[复制链接]
45
|
0
|
2019-8-23 01: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定义
肝血虚证 由于失血过多或久病、热病耗伤肝血,使肝脏血液亏虚,肝失所藏,筋、目、爪甲、肌肤失于肝血濡养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常见面色无华,两目干涩,爪甲不荣,肌肤麻木等症状。
肝阴虚证 多在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或肾阴亏虚,不能上滋肝木,或热邪灼伤肝阴,导致肝阴亏损,虚火内生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常见眩晕,目干,烦热,盗汗或筋惕肉 等症状。
病因
肝血虚证 多因产后大量失血,或崩漏日久等各种出血,导致血液大量丢失而营血亏虚。或因脾胃虚弱,血之化源不足而生成减少,或因肾精不足,精不化血,或因思虑忧郁过度,暗耗阴血,或气郁化火,火灼阴血所致。肝血虚证在脏腑言,多与脾肾相关,在病邪言,多因热邪耗阴所致,而失血过多,又是肝血虚证的常见病因。
肝阴虚证 多在肝血虚证的病理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因此,就病因而言,肝阴虚证包容了肝血虚证的病因,此外,肝火日久多耗伤肝阴;温热病后期,肝阴易损;或肝郁化火,暗耗肝阴等,使肝阴不足,虚火内生。在温热病后期,多急性发作,而气郁化火,或肝血不足所致者,均有一个长期的病理发展过程,故为慢性形成。
病机
肝血虚证 主要表现为血液亏虚,肝失所养的证候。因肝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故肝血虚证,常表现为头目、筋脉、爪甲失荣及全身血虚证。故其病机可简而概之为肝血亏虚,肝失所养,目、筋、爪甲,失于濡润。胁为肝之分野,肝血亏虚,胁肋失于肝血的濡养,故常可见血虚胁痛,其痛隐隐,喜揉喜按。足厥阴肝脉上达巅顶,若肝血亏虚,肝经之脉不得滋养或肝血虚损而动风,则易致头痛。肝为藏血之脏,心为主血之脏,若肝血不足,心失所主,则导致心血亦虚,心失所养,而出现心悸怔忡之病证。若肝血亏虚,久虚不复,影响他脏,导致全身性的血虚津亏,虚热内生,而出现虚劳证。若肝血虚竭,血虚不能上荣元神,甚则气随血脱而发生昏厥,概由血虚气脱所致厥证。若肝血亏虚,筋脉失于濡养,易致虚风内动。
肝阴虚证 是在肝血虚证的病理基础上发展而来,因而具备肝血虚证的病机特点和病变趋势,加之阴虚生内热,故有阴虚火旺的表现。因“肝藏血,血舍魂”,虚火内扰心神,神不归舍则失眠,心悸。若肝阴不足,虚火内生,循经上窜头目则头痛。若肝阴虚极,脏腑失养,阴血难复,则渐成虚劳,故《症因脉治》详细论述了肝劳的症状:“肝虚劳伤之症,筋挛烦闷,眼泪赤涩,毛焦色夭,腹痛指甲痛,咳则胁下痛,口苦口酸,筋骨酸疼,寒热咳逆,此肝劳之症也。”若肝阴亏虚,阴不制阳,肝阳偏亢,肝阳化风,既可以阳亢动风,也可因阴虚,津枯液损,不能荣润筋脉头目,而致虚风内动,出现头痛、筋惕肉 等证。
鉴别要点
肝血虚证与肝阴虚证,临证鉴别,乃在于有无虚热,血虚而有虚热者为肝阴虚,血虚而无虚热者为肝血虚。二者统属肝虚证范围。
肝血虚证 面色无华,两目干涩,视力减退,甚则雀盲。眩晕耳鸣,少寐多梦,易惊醒,胁肋隐痛,爪甲不荣,肢体麻木,妇女多见月经量少色淡,月经后期,甚则闭经。肌肤甲错。舌质淡苔白,脉弦细而涩。以头、目、爪甲、筋脉、肌肤失于血液濡养及全身血虚证并见为临床特征。
肝阴虚证 眩晕耳鸣,目干畏光,视力减退或视物昏花,烦躁易怒,面色潮红,胁肋灼痛,心中烦热,口干咽燥,盗汗潮热,或筋惕肉 ,舌红少津,脉弦细数。以头目、耳、胁之阴液不充及阴虚证并见为临床特征。
[1] [2]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喀喀喀2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