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论钱乙治急惊风的学术思想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论钱乙治急惊风的学术思想
[复制链接]
137
|
0
|
2019-8-23 01: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急惊风为儿科四大重症之一。其主要临床证候是起病急,神志昏迷,两目上窜,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四肢抽搐。其发生之先,常有呕吐,发热,烦躁不宁,睡卧惊惕;或弄舌摇头,咬牙齘齿,时时惊啼等先兆症状。其发短暂,常不易察觉。
其证有由感受风寒而引起者,有受温热之邪而导致者,有因食积痰热所致者,亦有因大惊猝恐而生者,其治法各异。
钱乙乃中医儿科鼻祖,其治疗小儿惊风有独到的见解。探讨钱乙治疗小儿急惊风的学术思想,对防治小儿急重危病有重要临床意义。
分内外辨因论治
小儿急惊风症钱乙称之为发搐,他认为主要是肝木动风的症候。其施治首当分清外因、内因。
1.外因发搐 钱乙指出:小儿:“血气未充,不能胜邪”,且“不耐寒暑,易虚易实”。若风寒暑热之邪侵袭,常有壮热无汗,迅即神昏项强,目上扬,四肢抽搐。乃外邪内陷,上扰心神,下动肝风所致。钱乙认为以“肝外感生风”,为常见证候,其脉呈“风浮”,症见:“呵欠,顿闷,口中气热”,或“哭叫,目直……项急”,外风乘肝,“故发搐也”。其治法:“当发散,大青膏主之。小儿生本怯也,多此病也”。方以天麻、白附子、蝎尾、乌梢蛇、薄荷祛风止痉,青黛、朱砂、竹黄、牛黄清心化痰热镇惊,合为祛风定搐的有效方剂。
2.内因发搐 亦有内热动风者,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如乳食积滞,郁而发热,激动肝风。其证候目内青,左腮赤,目直,搐搦,脉洪实。钱乙说:“肝热,手寻衣领及乱捻物,泻青丸主之。”方以山栀、大黄泻肝热荡脾滞为君,佐以当归养肝,川芎、羌活、防风舒肝,冰片平肝,共奏泻热去积调肝熄风之效。
其内风有由心病及肝者,如钱乙说:“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然必“得心热则搐,以其子母俱有实热,风火相搏故也”,“小儿急惊者,本因热生于心,身热面赤引饮,口中气热,大小便黄赤,剧则搐也。盖热盛则风生……利惊丸主之,以除其痰热……若热极,虽不因闻声及惊,亦自发搐”。此即心经痰热盛引动肝风,方以轻粉、青黛、牵牛、竹黄为丸,薄荷汤下,以除心经痰热,痰热去,风自平。
别脏腑定位论治
风邪外受,不独能伤肝,凡五脏皆可侵袭并见诸兼证;而内风所生,亦非独责于肝,常与其他脏腑机能失调相关联。因而急惊风的治疗必分别病位在何脏何腑,用药随证而施之。
如外风伤肝兼脏症:“并心则惊悸;并肺则闷乱,喘,哽气,长出气,嗽;并肾则畏明”,“伤风手足冷,脾脏怯也”。“伤风吐泻身热,多睡,能食乳,饮水不止,吐痰,大便黄水,此胃虚热渴吐泻也”。钱乙认为某脏腑不足,即并见某脏腑之症。其治疗“各随补母,脏虚见故也”。“当煎入脏君臣药,化大青膏”。如风伤肝发搐以薄荷煎汤送服大青膏;并肺则先服泻白散,再服大青膏;并脾则先煎服益黄散和脾,后服大青膏发散;并胃则先服白术散,后服大青膏。若风邪“不散,有下证,当下,大黄丸主之。大饮水不止而善食者,可微下,余不可下”,当先散风。小儿之体“易虚易实”,必守勿犯“虚虚实实”之戒。辨其脏腑虚实,补泻亦有先后,如此则方证洽合。
按时间诊治心法
钱乙还将小儿惊风发搐分为早晨、日午、日晚、夜间四时,依据不同时间发搐而论治,具有很强的时间医学思想特点。
他指出:“寅、卯、辰时身体壮热,目上视,手足动摇,口内生热涎,项颈急。此肝旺,当补肾治肝也。补肾地黄丸,治肝泻青丸主之”。寅、卯、辰乃肝木之气旺时,是水不涵木,肝旺生风,故以滋水泻肝法治之。
若“巳、午、未时发搐,心神惊悸,目上视,白睛赤也,手关紧,口内涎,手足动摇,此心旺也,当补肝治心,治心导赤散,凉惊丸;补肾地黄丸主之”。巳、午、未乃心火之气旺时,水不济火,亦不能涵木,木火生风,故用泻心火滋肾水法。
若“申、酉、戍时不甚搐而喘,目微斜视,身体似热,睡露睛,手足冷,大便淡黄水,是肺旺,当补脾治心肝。补脾益黄散,治肝泻青丸,治心导赤散主之”。申、酉、戍乃肺金之气旺时,燥气太过,脾不能布津滋肺,肝不受制,反助心火刑金,而成风火燎原之势。故以补脾生金,清心泻肝法治之。
若“亥、子、丑时不甚搐,而卧不稳,身体壮热,目睛紧斜视,喉中有痰,大便银褐色,乳食不消,多睡,不纳津液,当补脾治心。补脾益黄散,治心导赤散,凉惊丸主之”。亥、子、丑乃肾水之气旺时,脾不制水,水泛为痰,心火与痰相激生风,故治以补脾清心平肝法。
这种联系四时证候分析惊风发搐的思想方法,乃本《灵枢》一日分为四时之遗意,建立在五脏生克乘侮的整体观念之上,又说明五脏病变皆能产生风证。故惊风不独治肝,而需结合发搐时间,探其病机,调治他脏。其同时并用泻青丸或凉惊丸说明又不离治肝。
结语:钱乙论治急惊风首分外因与内因。外感以风寒温热之邪伤肝发搐为主,当以大青膏发散外邪。若并他脏证,则视其缓急而变通治法,或荡脾,或清心。如泻青丸、利惊丸等。若由他脏病及肝以致发搐者,则兼顾治疗他脏。其结合四时论治发搐的时间医学思想具有临床指导价值。这些观点是建立在藏象学说基础上的。蕴含五脏皆能生风的学术奥义。诸凡急症钱乙多用丸散剂,这对方便用药、争取时间,给防治小儿急重病以重要启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岚峰pisces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