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药之精在理之真与法之明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药之精在理之真与法之明
[复制链接]
42
|
0
|
2019-8-23 01: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治病切忌泥于何病何方,误所施用,即对症之方亦未必全合现症,全在医者就证加减。“治病断无呆抄旧方之理,每见有执方书而谬试,徒无益而有损。”
多种疾病始于上焦,轻可以治上,实邪非必使用攻利可除,轻可以去实。外感、内伤有多数证候非“折伏”之法可以取效,峻烈之品又极易戕伤正气,于此则每可以轻剂而奏功。
其病亦非必皆成死物于此处,多为气机滞碍脏腑不宣,正邪扭结,痰水不化之类,亦非必定用推墙倒壁之物,冲锋陷阵之师方能治之。
陆观虎为医林名宿,家学渊源,转益多师,临证数十载,学验俱丰,曾任天津市中医医院首任院长。他一生寓学术思想于临床经验之中,诠妙谛于常法之外,堪为后学津梁。笔者在此简要介绍其学术思想,以期惠及学人。
医理求明、真、精、通
陆观虎尝谓:“须知人身本于阴阳,禀五气以生,生后乃借阴阳、五气以养,亦因五气有所乖戾而病。天地间形形色色无一不本于阴阳,即所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五气指木、火、土、金、水而言,就其病为‘五运六气’,即四时六气之变化,风、寒、暑、湿、燥、火也。然何气为病,何者能疗,必当深明其理,洞悉其原。医者须明其理,理明是为其用,用后其理更明。”其学以明医理为先务,但医理之说凡浅显者人人可以道出,深奥者又往往高而不切于实际。
因此,陆观虎学医理要求明,明则理无所昧;要求真,真则不流于诡奇;要求精,精则不枝不蔓;要求通,通则贯串而成体系,于瞬息万变之临床表现中取得明确认识。其说虽不多,但似浅而实深,似简而实丰,临床实践经验又是“寓理论于临床”,故其医案处处是法,亦处处是理,深得仲景、天士之理在法中、方中、药中之遗意。
他理论通达,且于临诊之际应变无方,其辨证之准,用药之精亦在于见理之真与法度之明。尝谓:“夫医究非‘仙’,何以良医独照如神,无他,能四诊互勘,抉其独到处,而得其真相耳”,“证同而因异者多也,因同而证异者亦每见之”。
他认为治病切忌泥于何病何方,误所施用,即对症之方亦未必全合现症。全在医者就证加减。“治病断无呆抄旧方之理,每见有执方书而谬试,徒无益而有损”,“诊者知其一,不知其二,以病就方,非以方治病,执一孔之见,应万变之病,岂有不误哉?”
由此可见辨证之明有赖于理法之精通,而知常达变又在于辨证之准确,有经有权,深邃洞达。
用药贵轻、清、宣、灵
陆观虎为清末大家陆九芝先生后裔,但不囿于家学,善学叶桂、王士雄等大师名家之法。于江浙一派之长,洞晓无遗,从而总结出临诊用药之际,从思想方法到选方遣药之轻、清、宣、灵四法,取得卓著成效。
传统十剂中虽有“轻可去实”,“宣可去壅”,但内容仍较局限。“清法”在八法中,亦只限于清火炎热之内涌。吴瑭于《温病条辨》中正式提出辛凉平剂、轻剂乃适用于温病初起之证,至王士雄乃以善调枢机气化,用药轻宣灵动著称于时。
他总结前人经验结合个人所得明确提出轻、清、宣、灵四法,使之上升到具有原则性、指导性的范畴。
轻法轻药在临床上使用应当是最多的,多种疾病始于上焦,轻可以治上,实邪非必使用攻利可除,轻可以去实。外感、内伤有多数证候非“折伏”之法可以取效,峻烈之品又极易戕伤正气,于此则每可以轻剂而奏功。且医家能用轻剂愈重病,始能于用重峻之剂时,胆大而心细。如不能用轻,只能用重,则易陷于孟浪之习,知有病不知有人之失。故轻法实老医之深算,不可以“轻”字而轻视之。
清法不但指清热,更重要的是要求医者理法方药,不芜不杂,能于此处学养兼到,则是大家法脉。
宣法于诸病之治,以宣法行之则具见活泼。如宣解、宣散、宣布、宣泄、宣导、宣通等等。补亦有宣,则补而能行,而无呆补蛮补之失,重药加之宣法则亦见灵动,且防太过伤正,阻碍气机等弊。
灵法,灵者活也、动也,于病机关系至切。举凡脏腑经络卫气营血应当是无处不活,无处不行,亦就是不应有所阻碍,反此者病。此即《素问·经脉别论》所谓“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之理。其病亦非必皆成死物于此处,多为气机滞碍脏腑不宣,正邪扭结,痰水不化之类,亦非必定用推墙倒壁之物,冲锋陷阵之师方能治之。
灵之法如用得其妙,可得“以四两拨千斤”之效。其中至理存焉。具体到实践即在病之“机”,非善窥病机用病机者不足以语于此。
陆观虎的轻、清、宣、灵四法,视或平平无奇,不知实为发江浙一派之精华,酝酿而出,合自魏之琇、叶桂、薛雪、吴瑭、王士雄以至青浦、孟河等诸家之长一炉而共冶之。四法为陆老临床用药特色,而于温病之治疗意义尤大。
[1] [2]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尊生保健
黑巧克力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