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儿童外感咳嗽的调理误区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优生优育]
儿童外感咳嗽的调理误区
[复制链接]
56
|
0
|
2019-8-28 17: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儿童咳嗽应该多从外感考虑。如果还是用治疗内伤咳嗽的方法来调理,咳嗽不易痊愈。
入冬以来,我常常接到家长们的电话,他们纷纷说起孩子咳嗽的问题。今冬天气很反常,孩子们出现咳嗽的情况很多,虽经多方治疗却经常反复,这让家长们非常苦恼。我认为这是因为儿童冬季外感咳嗽的调理存在一些误区。
第一个误区:病初即用川贝母
中医将咳嗽分为两种,一种是外感咳嗽,一种是内伤咳嗽。对于成人,内伤咳嗽较多,比如肾虚导致的咳嗽,此时应该滋补;肝火导致的咳嗽,泻去肝火就可以了。这些咳嗽与外邪关系不大,或者是本来身体有问题,外邪是导火索,最后外邪已经没有了,身体失调导致的咳嗽还在,中医叫内伤咳嗽。但是,孩子生长正常的,内伤的情况并不多,所以应该多从外感考虑。可是很多家长还是用治疗内伤咳嗽的方法来调理,所以咳嗽总不好。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中药贝母分为两种,一种是浙贝母,一种是川贝母,两种是有区别的。浙贝母一般多用于外感痰热,有清热化痰的作用,中医在外感痰热咳嗽中经常使用,此时的痰为黄色,舌质红,脉数;而川贝母是润肺止咳的,清外邪作用比较弱,一般用在内伤咳嗽时,多阴虚有热时才使用。但是现在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方法,就是川贝炖雪梨,这本来是一个好方法,但是用得不对,就会误事。川贝炖雪梨一般是在外邪已经基本消失,剩下肺燥咳嗽,此时一般是病了很久,或者是内伤阴虚燥热咳嗽,缠绵不愈,用了效果较好。可是,如果感受外邪,寒邪刚刚进入体内,此时需要散外邪,用了川贝会把寒邪闭在体内,导致外邪出不去。这个问题很多老中医都谈过,儿童外感咳嗽,如果初期误用了川贝,咳嗽往往会长期不愈,甚至咳嗽一个冬天。这是老中医的经验。川贝一般是在外邪不盛时使用,刚患外感时最好不用。外感初期,一般只用浙贝母。
第二个误区,急于止咳
咳嗽是人体的正常反应,患了外感时,外邪来袭是主要问题,而咳嗽是人体排出外邪的一个反应。很多家长一听到孩子咳嗽,就觉得不得了,一定要止咳!买来许多止咳药,这就是舍本求末,好比着火了,不去灭火,反而拿扇子想把浓烟扇散。此时应该灭火,而不是散烟,火灭了,烟自然就散了。有的医生急于止咳,用了很多降气、收敛的药物,结果把邪气闭在里面了,都是犯了这种错误。此时怎么办呢?应该重点解除外邪。
前些天,朋友找我,他的孩子入秋以来不断地感冒,咳嗽,已经几个月了。孩子3岁,很可爱,小手、额头都非常热。这些指征说明,此时外邪很重,也就是说,孩子不断地感冒,还处于感冒阶段,她的外邪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清除。可见大家都忽略了这个,一直在止咳。外邪不去,咳嗽怎么能好呢?
于是我建议先清理外邪。两周后再见到这个孩子时,她在屋里跑来跑去,非常快乐,外邪去掉了,身体好了,咳嗽也消失了。
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入秋以来,这种情况我遇到了很多,很多孩子咳嗽多日都没有痊愈。我一看原来思路都集中在止咳上,刚出现外邪就用降肺气的药,而此时应以升、散为主,把邪气向外向上托,确实肺气不降时才用降气药物,但也应升降结合。以驱散外邪为重点,然后宣肺止咳,这样,咳嗽就会很快消失了。
这是小儿外感咳嗽的一些调理误区,和大家交流一下。但此法不适用于成人,成人的情况复杂得多,尤其是老人,内伤咳嗽较多。内伤和外感结合起来情况更加复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中医妇科
中药方剂
美容之声
白色叹号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