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内脏返毒法起源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内脏返毒法起源
[复制链接]
1193
|
1
|
2007-11-1 22: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无论是从哪种角度深究中医,最终都能牵扯到武林,归纳起来,武林中医治病的方向只有两大方面:一是把脏器内的毒素排出体外,二是填补。
古时,武林师授学子,只要学生掌握外功就行了,就是要会打,从来不讲练武功还要打开任督二脉,背后都要留一手。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把武林最核心的东西搞丢了,尤其到了近代热兵器出现以后,真传更加绝迹了。
古人不传真传是因为怕出事,这样的结果害了后世,中医的真传谁也看不到。结果传统中医的调解手段占得了主位,被视为中医学的代表,贻误后人,大众本就接受不了超于常态的知识与思维,更何况是如此超前的认知体系呢!古人只将粗浅的知识写就文字留了下来,精深的内容则随着掌握者的逝去而一同埋入地下。清末,曾出现极个别掌握真传的人士,可谁也不敢出头露面。
传统中医没有弄明白疾病的根源,理论上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现代人也丝毫不去注视体内脏器的蓄毒问题,既使明白告之,也是鸭子听雷,都不相信。而一个人是长寿还是短命,实际是与体内的蓄毒量直接相关的。
传统中医仍旧把人体看成一个血肉包裹的骨架,认不清其本质所在,只在人体的表层上下功夫,传统中医不讲经脉与络脉,不讲内脏返毒,患者所服用的中药进入体内后,药汁飘浮,最终经消化道排出,治病只是走了一个过场,形式而已。
从《黄帝内经》的内容中可以看出,中医的某些理论基础是以内功为手段研究得来的。先秦时期人们只是探究到了浅表层的经络,古人将其中某些大众容易接受的内容传递出来,而将有些实质性的内容隐瞒了下来,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中医理论基础极不完备。中医的真实发展轨迹是沿着传统中医和武林真传两条脉线前进的,说“中医不在学府内而在民间”,这句话中的“民间”指的就是武林,话的本意是强调实践出真知。传统中医只能治疗小病,作用是调解而己,而治疗大病的学识一直被武林所掌握。既使在武林里,会内脏返毒法这种绝技的人也极少,而且这些绝技又很难掌握,因而历来隐密,不为世人所知。
常人阅读《内经》似乎觉得内容平常,但站在真传的角度上,就知其中有许多内容,是点到为止,被有意识地隐瞒了起来,如果将这些被隐瞒的内容铺展开来,即成就第二部《黄帝内经》。如果缺乏悟性,那么看也是白看,明白之人点到之处,随即就领会了。今版《黄帝内经》,内中只有两篇文章是真正的原文,其余所见,是后世之儒在其基础上逐渐增加的。
真实的《黄帝内经》共为三部,第一部所涉及的,世人已有所览阅,第二部《内经》方才深入地解释了第一部的内容,只有看明白了第二部,才能领会第三部所述的核心,第二部《内经》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彻底掌握人体生命规律需要三部内容一起参阅。
武林从未向外界透露过《黄帝内经》有上中下三部,事实上后两部内容也从未成之于文字。后世之儒一知半解,加入林林总总的心得或体验,使得传统中医越讲越多、越讲越乱。许多老中医的一生不就能折射出这么回事吗?传统中医只能给别人看病,却不能给自己看病,只好给自己打园场,这使之成为又一个笑谈。历史上凡得真传之人,身患大病,都是自己给自己看病下药,自己治愈自身疾病的。
本书所述其实就是第二部《黄帝内经》的内容,至于第三部,随着武林的消亡已全部丢失,事实上这后两部《内经》,从古至今未为外界所闻。后世无人真正理解“黄帝内经”这四个字的含意:“黄帝”自然是人名,意指出于上古,“内”是说五脏六腑,深层意思就是“返毒”,“经”是指经络;合起来的字意就是早期武林排毒养生思想的重要体现,虽然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返毒”的深度与广度之巨。
殷商时期,中国就已有武功,武林发之于道家,并坚持道家的自然主义与实践经验主义思想(有别于以后道教的一些巫医杂术)。武林修练气功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自身的功力,向上提气,以将毒素排出。
中药的起源是从事物相生相克规律上发展起来的。俗语讲“一物降一物”,凡事都有相生的对立存在:卤水能点豆腐,而水又能稀释溶解卤水。在上古那个朦昧的年代,神农氏将尝百草治病的经验进行总结,后世又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医药化解的范围逐渐扩展了起来。古圣贤讲经络、经穴,目的是要运用中草药的作用,从脏器内、通过经络将毒素排出体外。初浅的“内脏返毒法”是在《内经》问世之后才出现的。
古时,武林圣贤进入宫廷治病者,个个都是在医学研究中注重实践的高手。南北朝时,南朝,宋武帝刘裕在三十余岁时患上胃部肿瘤,经常吐血,武林圣贤前后共享了三年时间将其病根除。刘裕帝其后活至八十六岁,无病而终。
隋末时,李渊也应用过“内脏返毒法”治疗脑疾。
到了唐朝,武林由于与印度频繁交流的结果,开始有了内功心法,瑜珈功、易筋经、洗髓经等均是来自于印度。武林吸收了印度瑜珈功与闭气法的精要,结合自身优势使中国的气功刚柔并济。而印度人从中国武林学会了外功,主要是十八般武艺,在唐朝中末期时,印度开始有了外功。
冷兵器时代没有枪炮,练武讲求内功,要护住心脏,对峙时论功力,论能量罩,即能量释放出来的气罩,令刀剑斩刺不进;功力对等还不行,功力大者才占上风,这还不是武林最高层次的追求。自从武林向印度人学会了内功经络以后,探查人体与排除毒素,开始真正进入到很深的认识和实施层面,武林从此真正探索出内脏返毒法,并用以返除自身的毒素啦!
内脏返毒法起于唐朝,源于印度。印度自有的龟吸法,将人埋在生泥、石头或水下七尺深(相当于现在二米)。修练人身体的汗毛孔会吸收水中或泥土中的氧气,同时排出体内毒素。
在印度会这种方法的人挺多,因为当地生长一种草药,像仙人掌,却又不是,练功人经常食用,结果从小到老,任督二脉始终保持不干硬状态。这种人练习龟吸被埋入地下,起出来时,排出的毒素已将身体包裹起来,混合着泥土,人成了一个大泥团,这种排毒之人的自身水分很少,全身消瘦得只有肌肉。龟吸法需要埋入地下的时间很长,人像龟一样呼吸吐纳,脉搏缓慢而有力,这种人老了的时候,身上也就剩一张皮而已。
汉人吸收了印度龟吸法的精华,通过自身的吐纳,演变成内脏返毒法,此法强胜于龟吸的地方在于,不用深埋,人也不受罪,可以自由自在地排除内脏之毒。那个时代跑到尼泊尔,锡金等地的汉人很多,经修练心法之后,又回到中原,通过争斗,施展自己的功力与才华,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中原的汉人在与印度人的交流切磋中,学会了印度的内功经络,之后又深入探索发展下来,而印度人自身再也没能有所拓展。
中原的汉人自己学成之后,独揽此中学识,为防止外人学会,从不施教任何人。只有身居中原的少数汉人,符合天时地利及必需的先天条件的,才有可能获取传承,汉人具备吃苦、耐劳的品性,也是在恶劣的生存竞争中逼迫出来的。
远古的中国只有简单的气功。隋唐以前中国人只发现有穴,并不懂得如何运气,今天人体中的三百六十一个穴位及名称都是中国人自己发现并命名的。而深层次的气功则是跟印度人学会的。印度人却是只会行气,不知有穴。中国武林的1008个穴位和印度的行气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完整的“内功经络”。比较说来,中原汉人的内功注重药力,可以向外发力,而印度人主要凭借自身能量的发挥,未借药力,不能向外发力。
“子午”二字是汉人从伊斯兰教那里借转来的,再向前溯应源自欧州。欧州人所讲的“子午”是指手术时间选择在半夜零时至下半夜的两点时,手术的效果最佳,成功率高,不易出问题,因为这时人的机体处于相对麻痹的状态。
实际上,经络本身没有“子午”一说,因为经络太复杂,讲不清楚,现在看到的经络图谱,只是让世人知道大概有个经络系统存在而己。武林对人体生命的研究是以内功为手段深入的,并触及到了人体的最深层次,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医药学知识做基础,不了解这些是不行的,如此才彻底掌握了活体生命的奥秘。
唐朝时,高祖李渊曾在盆骨缝处长出一个火疖子,武林圣贤采用东方、西方(指西域)两大补,中间夹着一大毒的方法为其治愈。这种治疗方法也叫“刮骨疗法”,三国时期的关羽用过此法,历史上第二个使用刮骨疗毒方法的就是李渊。那时这个疗法被称作“刮骨洗髓法”,类似于“毛发洗髓”。治疗时采用外用药剂,被治之人躺于热水中,不断流动的热水,将从明窍和汗毛孔排出的真空能及毒素全部带走。
盛唐时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女皇武则天汇聚了一批非凡的贤能高士于身边,利用手中的皇权和她过人的精力、阅历与医药学知识,收集整理了一部本草专著,取名《百草仙子》,为提高女皇的身价,后又改名《百花仙子》。书中记录了天下万物各种草药的药理、药性,以及所治疾病及其方剂。这部本草刚一编纂完成,武林圣贤就将它抢到手中,并将宫廷中负责著录的人员杀掉。这部本草在以后的唐朝阶段一直没有踪迹,却在宋、元两个朝代盛名于武林。为了得到这部奇书,武林之中相互尔虞我诈,杀戮无数,最终没有哪一个门派看到完整的本草全貌,都是一知半解。
北宋人士陈草庵写就的另一部本草专著《百草亭》,同样落入武林,武林的中药学知识就是根据这两部奇书迅速发展起来的。传说《百花仙子》失落于民间,这种说法很不正确,实际上是一直为武林所掌握。
旧时,武林圣贤进入宫廷给皇帝和达官显贵治病,谁也不敢掉以轻心,拿自己的性命当儿戏。此中用心积就的成果与经验,非比寻常;同时统治阶级为研究中药,采用活人进行试验和验证,更非常理所能。因此某些中医药学知识之宝贵,无以言表。
武林真传以内功经络为钥匙,打开了人体生命的大门,随之深入到深层探究,掌握了活体生命的奥秘,进而不再拘泥于精细的解剖知识;这一切,基础在于向深层研究所必须要有的某种人为因素,无论是透视社会,还是研究自然,没有这种人为因素是不行的。
在治疗上中医真传以人体经络及其动态规律为基础、以中和化解为途径铺展开来;毒素在体内一经中和,只需使用三分化解即可排下了,这是四两拔千斤、以柔克刚的讲究。唐朝及以后,武林中已经开始运用内脏返毒法排解自身的毒素了。
中医发展的顶峰是在宋朝,对内脏返毒的经验积累到此时,已经基本成熟了。陈思邈内治五脏六腑,外治筋骨皮。他的止血法,只需三针就能止住出血,欧州的子午点穴法止血与陈思邈的方法颇为相似。陈思邈(古籍传讹为孙思邈)治疗小病的病例尚有文字记载,而治疗大病的事例则毫无史记,所以后世都不知其人。
《黄帝内经》是先祖留下的医学经验的总结,述及的内容却是较浅层次的,当时的圣贤们并非不知深理,而是有所保留。治疗疾病的关键之所都是无形的,都在人们双眼不见的地方,即使是合盘托出,众人还是一样没有看见,倒搞得真假莫辨,想来无趣罢。
但医学实在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否则只能望病兴叹。病是无影无形的,有时说它是虚的,可它又具有一些实在的物质性,说它是实的,又是如此难以捕捉,很模糊,又很复杂。一切必须在医疗实践中,应用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手段去分析和破解它。
中医古籍常令世人感到一种搏大精深,却又无法拿捏,其中缘故,就在有真有假,而这个“真”则在于触及了人体的实质问题,这就是“经络”,其实这里面没有任何玄的成份。圣贤将经络留传下来昭示后人,就是让后世沿此脉络,好好地把握探索,生命的本质就是经络。可惜现代的人们已没有人懂得,更不知“经络”二字究竟是什么意指,这样在不到二百年的时间里,真传逐渐失传了。
机体的疾病欲要治愈,秘密就在自己身上,只需把经脉、穴位摆弄明白,就懂了大部分了。从某种角度讲,人体本来没有病,所见之病,只是你没弄明白罢了。人的疾病是全身性的,不能头疼治头,脚痛医脚地分割施治。治病要用最好的药物,要走快捷方式,最真实的病理就在武林之中,只有武林睿智才把疾病的来笼去脉梳理清楚了。
来源 太乙针经网
http://taiyizhenjing.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向肥妓
|
2015-4-18 22: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支持一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tyzhj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