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妇儿类
订阅

妇儿类

沈氏女科辑要-卷上-第八节 血崩
(血大至曰崩,此是急病) 《素问》云:阴虚阳搏谓之崩。 许叔微曰:经云,天暑地热,经水沸溢。又曰,阴虚者尺脉虚浮,阳搏者寸脉弦急,是阴血不足,阳邪有余,故为失血内崩。宜奇效四物汤,或四物汤加黄连。 奇效 ...
分类:    2015-12-8 23:01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三 杂证门下-滞下
(男女痢治无异,已详《杂病准绳》,此特摭遗耳。) 〔大〕夫赤白痢疾者,古人名之滞下是也。究疾之原,皆因外感五邪之气,内伤生硬冷热之食。其证不一,有赤有白,有赤白相杂,有冷有热,有虚有实。大抵四时皆以胃 ...
分类:    2015-12-8 23:00
盘珠集胎产症治-卷中 产后-伤食
产后血气已虚,胃中元气不足,饮食偶有所伤,即不能运化,因成痞闷。 宿食停滞,口干满闷,六君子汤加神曲、山楂。(补一) 怒后即食,食停而闷,生化汤加消食之剂。(和二十四) 食消而仍痞,反作痛呕,脾胃伤也。 ...
分类:    2015-12-8 23:00
胎产秘书-下卷-产后伤脬小便淋数不止
产后伤脬,此缘稳婆之故,以白芨散治之。 白芨散 白芨 凤凰衣 桑螵蛸(等分) 入猪脬内,煮烂食之。
分类:    2015-12-8 23:00
沈氏女科辑要-卷上-第九节 带下
(与男子遗浊同治) 《素问》云: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 又云:脾传之肾,名曰疝瘕。小腹冤结而痛,出白,名曰蛊。 又云:少腹冤热,溲出白液。 又云: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发 ...
分类:    2015-12-8 23:00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三 杂证门下-痢后呕哕
〔大〕凡滞下病之稍久或欲愈之时,多有咳逆及呕逆之证。然咳逆者,古人之所谓哕是也。哕者肾寒所生,此证最危,其他病亦恶咳逆,如见此证,宜用橘皮干姜汤、半夏生姜汤、丁香柿蒂汤。若阳证咳逆者,小柴胡汤、橘皮竹 ...
分类:    2015-12-8 23:00
盘珠集胎产症治-卷中 产后-呕吐
气血大亏,脾胃弱而中气不运也,败血乘虚而入,脾受之则不能运化精微而成胀满;胃受之则不能受纳水谷而生吐逆。宜用抵圣散。(攻十二) 劳伤脏腑,寒邪入于肠胃,加减生化汤。(和三十二。)七日外,服温胃丁香散。 ...
分类:    2015-12-8 23:00
胎产秘书-下卷-产后水肿
产后四肢浮肿,皮肤光莹,脾虚不能制水,肾虚不能行水故也。当大补气血为主,佐以苍术、白术、茯苓等药。虚,加人参、木通。热,加麦冬、条芩。若因风冷湿气伤表无汗而肿,宜五皮散加姜皮、半夏、苏叶以微表之,使水 ...
分类:    2015-12-8 23:00
沈氏女科辑要-卷上-第十节 求子
《素问》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而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 沈尧封曰:求子全赖气血充足,虚衰即无子。故薛立斋曰:至要处在审男女尺脉, ...
分类:    2015-12-8 23:00
盘珠集胎产症治-卷中 产后-霍乱
此由劳伤气血,脏腑虚损,食不运化,而邪复乘之,致阴阳升降不顺,清浊乱于肠胃,冷热不调,邪正相搏而然。 血块疼痛未净,生化六和汤。(和三十六) 血痛已除,藿香温胃散。(散二十八) 渴而饮水,五苓散。(泻五 ...
分类:    2015-12-8 23:00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三 杂证门下-痔
〔大〕妇人痔 ,因郁怒、风热、浓味膏粱所致。其名有五:肛边如乳出脓者为牝痔。肿胀出血者为牡痔。痒痛者为脉痔。肿核者为肠痔。登厕出血者为血痔。治宜审之。 〔薛〕前证,妇人多因胎产、经行、饮食起居、六淫七情 ...
分类:    2015-12-8 23:00
胎产秘书-下卷-产后热蒸成痨瘵症
产后痨瘵症,皆由嗜欲无节,起居不时,以致真阴耗竭,虚火上炎,或蒸而热,或往来寒热,似疟非疟,或咳血、咯血、自汗、盗汗,或心神恍惚,梦与鬼交,或经水闭塞,日渐羸瘦,皆缘阴虚生内热所致。热郁积久,变成虚怯 ...
分类:    2015-12-8 23:00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三 杂证门下-脱肛
〔大〕脱肛者,大肠之候也。大肠虚寒,其气下陷则肛门翻出,或因产努力,其肛亦然也。 〔薛〕前证若大肠湿热,用升阳除湿汤。若血热,用四物、条芩、槐花。血虚,用四物、白术、茯苓。兼痔痛,用四物、槐花、黄连、 ...
分类:    2015-12-8 23:00
沈氏女科辑要-卷上-第十一节 受胎总论
李东璧曰:《易》云: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干道成男,坤道成女。褚澄言血先至裹精则生男;精先至裹血则生女;阴阳均至,非男非女之身;精血散分,骈胎品胎之兆。道藏言月水无后,一、三、五日成男,二、四、六日成女 ...
分类:    2015-12-8 23:00
盘珠集胎产症治-卷中 产后-呃逆
产后气血皆伤,风冷搏于气分,则气逆而上为呃,又脾胃虚冷,因食热物,冷热之气相冲击,使气不顺而呃逆。 胃气虚寒,丁香、干姜、肉桂。 胃中伏热,干柿、竹茹。 脾胃虚热,人参、附子。 中气大虚,阴火上冲。八味丸 ...
分类:    2015-12-8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