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各家类
订阅

各家类

时病论歌括新编-作者简介
周选堂号莲溪(1914)、武汉市蔡甸区人,大专文化,共产党员,湖北省名老中医,爱诗词,历任汉阳县人民医院业务院长,中医医院名誉院长,湖北、武汉中医药学会理事、顾问,湖北、武汉诗词学会、作家协会会员,汉 ...
分类:    2015-12-9 21:44
时病论歌括新编-序一:李序
余生当民元初造,尝睹旧时执政者多不关心民瘼,凡百废弛,医防间加事制度不讲,最能导致疫病流行,民病夭折者众矣。是故曩昔乡前辈之治医者,苟能立足社会,稍负声誉,率由精娴温热暑湿及疫病之治。足见中医药所关社 ...
分类:    2015-12-9 21:43
时病论歌括新编-序二:章序
我拜读周老医师佳作《时病论歌括新编》,捧读再三,不能释手。雷少逸《时病论》是晚清一部好书,对时行病搜罗无遗,论理恰当,其中创订了许多治疗大法,给后世治疗行时病树立了楷模。周老医师对本书领悟特深,诊务之 ...
分类:    2015-12-9 21:43
时病论歌括新编-序三:徐序
古今学者常言医书记诵之难,师亦屡困于教。乙丑秋,周公选堂见惠《时病论歌括新编》一卷,捧读之,爽于口,启于思,并能辅之于教而益之于学,诚佳作也! 先生世居汉阳莲花湖畔,水秀、山青、人雅,晚年以莲溪翁为号 ...
分类:    2015-12-9 21:43
时病论歌括新编-编者的话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餮泄,夏伤于暑秋必阂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指明时有温热寒凉之别,病有表里新伏之分,诊有因时辨证之巧,治有知常应变之妙,诚时病之纲须 ...
分类:    2015-12-9 21:43
时病论歌括新编-卷一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一、概述
《黄帝内经素问》云:"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是说明伏气之为病也。冬伤于寒,甚者即病,则为伤寒。微者不即病,其气伏藏于肌肤或少阴,至春阳气开泄(泄:泄漏之意,阳气开泄,是说到了春季,就阳气升散,腠理开 ...
分类:    2015-12-9 21:42
时病论歌括新编-卷一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二、分述
(一)春温 春温初起,头身皆痛,寒热无汗,咳嗽口渴,舌苔薄白。脉象举之有余,或弦或紧,寻之或滑或数。此宜辛温解表法为先。倘若舌苔化燥,或黄或焦,是温热之邪已抵于胃,即用凉解里热法为治。如舌绛齿燥,谵语 ...
分类:    2015-12-9 21:42
时病论歌括新编-卷一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三、拟用诸法
(一)辛温解表法 『方歌』 辛温解表治春温,风寒寒疫及暑阴, 秋凉等症防桔梗,陈皮淡豉葱杏仁。 『药物』 防风、桔梗、杏仁、陈皮、淡豉、葱白。 『解方』 此法治春温初起,风寒寒疫及阴暑秋凉等症。以防风、桔梗 ...
分类:    2015-12-9 21:42
时病论歌括新编-卷一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四、备用成方(计十方)
葳蕤汤 『主治』风温初起,六脉浮盛,表实壮热。汗少者,先用此方发表。 『药物』葳蕤、白薇、羌活、葛根、麻黄、川芎、木香、杏仁、石膏、甘草。 『服法』煎服。 银翘散 『主治』风温、温病、冬温等症。 『药物』银 ...
分类:    2015-12-9 21:42
时病论歌括新编-卷二 春伤于风大意-一、概述
《黄帝内经素问》云:春伤于风,谓当春厥阴行令,风木司权之候伤于风也。风邪为病,有轻重之分。轻曰冒,重曰伤,再重曰中。如寒热有汗,是风伤卫分,名曰伤风;鼻塞咳嗽,是风冒于表,名曰冒风;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
分类:    2015-12-9 21:41
时病论歌括新编-卷二 春伤于风大意-二、分述
(一)伤风 伤风之病,即仲景书中风伤于卫之症也。风邪初客于卫,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象浮缓者,宜用解肌散表法治之,以祛卫外之风。倘脉浮紧,发热汗不出,不可与也。若误用之。必生他变。当按仲景之法治之。 『 ...
分类:    2015-12-9 21:41
时病论歌括新编-卷二 春伤于风大意-三、拟用诸法
(一)解肌散表法 『方歌』 解肌散表风伤卫,头痛畏风热汗随。 桂枝白芍粉甘草,生姜大枣调营卫。 『药物』 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 『方解』 主治风邪伤卫,头痛畏风,发热有汗等症,此仲景之桂枝汤也。桂 ...
分类:    2015-12-9 21:41
时病论歌括新编-卷二 春伤于风大意-四、备用成方(计十八方)
海藏神术散 『主治』外感风寒,发热无汗。 『药物』苍术、防风、甘草、生姜、葱煎。 『服法』煎热服。 香苏饮 『主治』外感内伤,发热咳嗽,伤风泄泻等症。 『药物』人参、紫苏、茯苓、陈皮、半夏、甘草、枳壳、桔梗 ...
分类:    2015-12-9 21:41
时病论歌括新编-卷三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大意-一、概述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者,此不即病之伏气为患也。盖风木之气,内通于肝,肝木乘脾,脾气下陷,日久而成泄泻。经云:"邪气留连,乃为洞泄"。皆为伏气而成。然而尚有寒泻、火泻、暑泻、湿泻、痰泻、食泻等,本不因乎 ...
分类:    2015-12-9 21:41
时病论歌括新编-卷三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大意-二、分述
(一)飧泄 《内经》云:"春伤于风,夏生飧泄"。推其致病之因,凡风邪、木胜、寒气、脾虚、伏气。皆能致泄(泻)。论其发病之由,良由春伤于风,风气通于肝,肝木之邪,不能条达,郁伏于脾土之中,中土虚寒,则 ...
分类:    2015-12-9 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