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古籍
›
各家类
订阅
各家类
下级分类:
医学传心录
|
洗冤集录
|
皇汉医学
|
伤寒百证歌
|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
伤寒补例
|
伤寒大白
|
丹溪心法
|
疯门全书
|
格致余论
|
河间伤寒心要
|
景岳全书
|
温病指南
|
温病条辨
|
温病正宗
|
温热经纬
|
温热逢源
|
温热暑疫全书
|
温疫论
|
儒门事亲
|
伤寒发微
|
时疫解惑论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时病论歌括新编
|
温热论
|
温病正宗
|
温热经纬
|
类经
医学传心录-中暑有动静之异
夏至日后,病热为暑。张洁古①曰;动而得之为中暍②,静而得之为中暑。东垣曰:日中劳役而得者谓之中暍,避暑于深堂而得者,谓之中暑。中暍之病,其因劳役于外,日光曝其皮肤,热气入于鼻窍,肺经受伤,其症身热头疼 ...
分类:
医学传心录
2015-12-5 22:17
医学传心录-受湿有内外之分
丹溪曰:“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有外感而得之者;有内伤而得之者。有居处卑湿,或早行雾露,或冒雨,或涉水。或汗衣湿履。则湿从外感之者;或恣①饮酒浆,过食生冷,则湿从内伤之者。又一说云:饮食人胃 ...
分类:
医学传心录
2015-12-5 22:17
医学传心录-火有七说
丹溪曰:五行各有一性,惟火有二,曰君火、曰相火。君火者心火也;相火者命门火也,此火出自先天。又有五志之火:大怒气逆,则火起于肝;悲哀恸中,则火起于肺;醉饱过伤,则火起于脾;房劳过度,则火起于肾;思虑过 ...
分类:
医学传心录
2015-12-5 22:17
医学传心录-痰有十因
痰不自生,生必有故,或因风,或因寒,或因热,或因湿,或因暑,或因燥,或因酒积,或因食积,或因脾虚,或因肾虚。今之治痰者,但知南星、半夏为治痰之药,而不知治痰之本,故痰愈生而病难除也。予也管见,敢以治本 ...
分类:
医学传心录
2015-12-5 22:17
医学传心录-气有九论
气者,一身之主。内无七情所伤,外无寒暑所犯,则一气周流百骸疏畅。如有七情所干、寒暑所犯,则疾病生焉。《内经》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寒则气收,热则气泄 ...
分类:
医学传心录
2015-12-5 22:17
医学传心录-郁有六名
丹溪曰:“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①,诸病生焉”。大抵诸病中多有兼郁者,或郁久而生病,或病久而生郁,故凡治病必以郁法参而治之。郁有六:气、血、湿、热、食、痰也。气郁:胸胁痛、脉沉涩。血郁:四肢无力 ...
分类:
医学传心录
2015-12-5 22:17
医学传心录-疟犯暑风更兼痰食
《内经》曰:“夏伤于暑,秋为(病去丙换皆)疟①”。又曰:“先寒后热者,名曰寒疟。先热后寒者,名曰温疟。但热不寒者,名曰瘅疟②”、丹溪曰:有暑疟、有风疟、有温疟、有痰疟、有食疟……邪在气分,则发之早;邪 ...
分类:
医学传心录
2015-12-5 22:17
医学传心录-痢因湿热及受积停
痢疾之症,里急后重,或血、或脓、或脓血相杂,或痛、或不痛。此症原其所因,不外湿、热、食积三者。伤于气分,痢下则白;伤于血分,痢下则赤;气血俱伤,则赤白相杂。下痢之脉,微小者吉,浮洪者凶,滑大者吉,弦急 ...
分类:
医学传心录
2015-12-5 22:16
医学传心录-呕吐者胃气逆而不下
有声之谓呕,有物之谓吐。声者,气与火也。物者,痰与食也。或为寒气所干,或为暑气所中,或忿怒气逆,或酒食过伤,或蛔虫作痛,或久病胃虚,或积痰瘀血,凡此皆能呕吐。大抵脉虚而细者吉,脉实而大者凶。治以二陈汤 ...
分类:
医学传心录
2015-12-5 22:16
医学传心录-泄泻者脾气伤而不平
丹溪曰:“泄泻有湿、有火、有气虚、有痰积、有食积”。戴元礼①注曰:“凡泻水腹不痛者是湿;饮食入胃不住,或完谷不化者是气虚;腹痛泻水肠鸣,痛一阵泻一阵者是火。或泻或不泻,或多或少者是痰积;腹痛甚而泻,泻 ...
分类:
医学传心录
2015-12-5 22:16
医学传心录-藿乱脾寒伤食所致
卒然心腹疼痛,上吐下泻,谓之湿霍乱;腹绞痛,欲吐不吐,欲泻不泻者,谓之干霍乱。此症有寒热二种:属寒者,吐利腥秽,上下所出水液澄彻清冷,脉沉而迟,四肢厥冷,腹痛,不喜饮水,此阴邪胜也。属热者,吐利、烦热 ...
分类:
医学传心录
2015-12-5 22:16
医学传心录-痞满脾倦积湿而成
痞满者,非痞块之痞,乃胸中痞闷而不舒畅也。因脾倦不能运化水谷,以致积湿成痰,留于中脘,而感痞闷也。治宜健脾顺气,气顺则痰利,脾健则食化痞消而通泰矣。方用二陈汤加枳实、白术、香附、砂仁、白豆蔻、藿香、厚 ...
分类:
医学传心录
2015-12-5 22:16
医学传心录-呃逆者胃气之不顺
呃逆①者,俗谓之发呃也。声短者,出于中焦,水谷之病也;声长者,出于下焦,虚邪相搏也。脉浮缓者吉,弦急者凶。伤寒失下,便闭而呃者用承气汤。吐泄后胃寒而呃者用丁香柿蒂汤。吐利后胃热而呃者用橘皮竹茹汤。气逆 ...
分类:
医学传心录
2015-12-5 22:16
医学传心录-咳嗽者肺气之不清
洁古曰;“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丹溪谓咳嗽之因有风寒、有痰饮、有火郁、有劳嗽、有肺胀。戴元礼注 曰:鼻塞声重恶寒者, ...
分类:
医学传心录
2015-12-5 22:16
医学传心录-嗳气皆由于痰火
嗳气者,胃中有痰有火,用南星、半夏、石膏、香附、炒山栀,或丸或煎皆可。胃寒嗳气,用二陈汤加干姜、益智、木香。妇人嗳气,连十余声不尽,嗳出则心宽,不嗳则紧闷,用越鞠丸效。
分类:
医学传心录
2015-12-5 22:15
1 ...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 168
/ 168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经典类
中药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