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各家类
订阅

各家类

类经-三十卷 会通类-十、运气
帝曰: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何以生化?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气。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其性为暄,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 ...
分类:    2015-12-5 20:31
类经-三十卷 会通类-十一、奇恒
黄帝问曰:余闻揆度奇恒,所指不同,用之奈何?岐伯对曰: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奇恒者,言奇病也。请言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行奇恒之法, ...
分类:    2015-12-5 20:31
类经-三十卷 会通类-十二、疾病(上)
会通十二类,惟疾病一类浩繁难悉,今所采者,或摘其要,或总其题,观者仍当于各类细求之。) 一 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 ...
分类:    2015-12-5 20:31
类经-三十卷 会通类-十三、疾病(下)
风者百病之始也。(见脉色类三十二。) 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从风憎风。病大风,骨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 疠风。偏枯。痱之为病。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 ...
分类:    2015-12-5 20:31
温热经纬-序(一)
自来生民之疾,莫重于伤寒,存亡判乎呼吸,得失决于一朝,变化万端,不容或紊。而伤寒中,温热暑湿之病,证因非一,尤易混淆,前贤所以各有专书,互相阐发,而斤斤于此也。顾明于此者昧于彼,聚讼纷纭,各鸣己得,徒 ...
分类:    2015-12-5 00:51
温热经纬-序(二)
余读孟英之《霍乱论》也,在道光纪元之二十有八年。阅三载,孟英游江右时,余握篆宜黄,始纳交于孟英,因得读其《回春录》《仁术志》诸治案,为之编纂排比,付诸剞劂,以惠世人。孟英知余耽情竹素,积嗜成癖,所获奇 ...
分类:    2015-12-5 00:51
温热经纬-自序
《内经》云: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夫此五气,原以化生万物,而人或感之为病者,非天气有偶偏,即人气有未和也。《难经》云: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此五气感人, ...
分类:    2015-12-5 00:51
温热经纬-卷一 《内经》伏气温热篇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张仲景曰: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 雄按:伤而即病者为伤寒,不即病者为温热。 章虚谷曰:冬寒伏于少阴,郁而化热,乘春阳上升而外发者为实证。 ...
分类:    2015-12-5 00:50
温热经纬-卷二-仲景伏气温病篇
《伤寒论》师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若脉微弱者,当喉中痛似伤,非喉痹也。病患云:实咽中痛,虽尔今复欲下利。 张路玉曰:冬月感寒,伏藏于经,至春当发,故曰以意 ...
分类:    2015-12-5 00:50
温热经纬-卷二-仲景伏气热病篇
《伤寒论》曰:阳明,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烧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下懊 ;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 ...
分类:    2015-12-5 00:50
温热经纬-卷二-仲景外感热病篇
太阳中热者, 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也。 王安道曰:暑热者,夏之令也。大行于天地之间,人受伤而为病,名曰中暑,亦曰中热,一也。叶香岩曰:热地如炉,伤人最速。 赵以德曰:汗出恶寒,身热而不渴者,中风 ...
分类:    2015-12-5 00:50
温热经纬-卷二-仲景湿温篇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其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沈尧封曰:《伤寒论·原序》云:撰用《素》《难》,当即以《素》《难》释之。《难经》伤寒有五,即《素问》寒、暑、燥、湿 ...
分类:    2015-12-5 00:50
温热经纬-卷二-仲景疫病篇
(山阴陈坤载安注) 寸口脉阴阳俱紧者,法当清邪中于上焦,浊邪中于下焦。清邪中上,名曰洁也;浊邪中下,名曰浑也。阴中于邪,必内栗也。表气微虚,里气不守,故使邪中于阴也。阳中于邪,必发热头痛,项强颈挛,腰 ...
分类:    2015-12-5 00:50
温热经纬-卷三-叶香岩外感温热篇
章虚谷曰:仲景论六经外感,止有风、寒、暑、湿之邪。论温病由伏气所发,而不及外感。或因书有残缺,皆未可知,后人因而穿凿附会,以大青龙、越脾等汤证治为温病,而不知其实治风寒化热之证也。其所云:太阳病,发热 ...
分类:    2015-12-5 00:50
温热经纬-卷三-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
春温一证,由冬令收藏未固,昔人以冬寒内伏,藏于少阴,入春发于少阳,以春木内应肝胆也。寒邪深伏,已经化热,昔贤以黄芩汤为主方,苦寒直清里热,热伏于阴,苦味坚阴,乃正治也。知温邪忌散,不与暴感门同法。若因 ...
分类:    2015-12-5 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