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古籍
›
各家类
订阅
各家类
下级分类:
医学传心录
|
洗冤集录
|
皇汉医学
|
伤寒百证歌
|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
伤寒补例
|
伤寒大白
|
丹溪心法
|
疯门全书
|
格致余论
|
河间伤寒心要
|
景岳全书
|
温病指南
|
温病条辨
|
温病正宗
|
温热经纬
|
温热逢源
|
温热暑疫全书
|
温疫论
|
儒门事亲
|
伤寒发微
|
时疫解惑论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时病论歌括新编
|
温热论
|
温病正宗
|
温热经纬
|
类经
温热暑疫全书-卷一·温病方论-简介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周注〗。温病由伏邪自内发出。一达于外。表里俱热。热势既壮。郁邪耗液。故发而即渴。其表本无邪郁。内方喜寒。故不恶寒。延至三五日间。或腹满。或下利者。即此证也。与伤寒 ...
分类:
温热暑疫全书
2015-12-7 19:40
温热暑疫全书-卷一·温病方论-春温集补证治并方
凡温病发。必渴而烦扰。胁满口苦。恶热而不恶寒。明系自内发出。更无表证。虽经络不同。必先少阳。以春行风木之令也。 一法。少阳阳明合病。里证多者。承气汤。 一法。三阳合病。大柴胡汤。或双解散。 一法。若少阳 ...
分类:
温热暑疫全书
2015-12-7 19:40
温热暑疫全书-卷一·温病方论-春温病论
周禹载曰。喻嘉言尚论篇。阐发仲景伤寒论殊畅也。医门法律。阐发金匮要略殊贯也。虽皆有所粉本。然学广才张。心灵笔古。以各成其妙者也。至尚论温病云。会内经之旨。以发仲景不宣之秘。且谓仲景略于治温。而法度错出 ...
分类:
温热暑疫全书
2015-12-7 19:40
温热暑疫全书-卷一·温病方论-温热病脉论
温病热病之脉。或见浮紧者。乃重感不正之暴寒。寒邪束于外。热邪结于内。故其脉外绷急而内洪盛也。或不识脉形。但见弦脉。便呼为紧而妄治之。盖脉之盛而有力者。每每兼弦。岂可错认为紧而误以为寒乎。夫温热病之脉。 ...
分类:
温热暑疫全书
2015-12-7 19:40
温热暑疫全书-卷一·温病方论-温病方五道
黄芩汤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甘草汤 桔梗汤 黄连阿胶汤(方俱见前) 附:集方二十九道 小承气汤 大黄(四两去皮) 浓朴(二两炙) 枳实(三枚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 大承气汤 大黄(四两 ...
分类:
温热暑疫全书
2015-12-7 19:40
温热暑疫全书-卷二·热病方论-简介
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方注〗。浮者风也。言不独伤于寒也。滑为里热。以滑且浮。知热不独在里也。故指言此表有热。盖表里俱热之谓也。里有寒者。里字非对表而称。以热之里言。盖伤寒之热。 ...
分类:
温热暑疫全书
2015-12-7 19:39
温热暑疫全书-卷二·热病方论-夏热集补证治并方
交夏至后。炎暑司令。相火用事。人有发热身疼不恶寒。但大热而大渴者为热病。仲景以白虎汤为主治。今人以此汤治伤寒者误也。热病下发上。内发外。必经阳明。故无论三阳。总以石膏之辛凉。乘势升散。知母之苦寒。靖少 ...
分类:
温热暑疫全书
2015-12-7 19:39
温热暑疫全书-卷二·热病方论-总论温热死脉死证
周禹载曰。内经刺热云。太阳之脉色荣颧骨。营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与厥阴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其热病内连肾。少阳之脉色荣颊前。热病也。营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与少阴脉争见者死。太阳之脉色属赤 ...
分类:
温热暑疫全书
2015-12-7 19:39
温热暑疫全书-卷二·热病方论-夏热病论
周禹载曰。冬伤于寒。夏必病热。则是热病与春温对峙。而非夏时所感之热也。乃嘉言尚论天之六气。春秋冬各主一气。独夏月兼主三气。谓为痉湿 者。此仍是气感之证。而非伏藏之寒。至夏始发之热也。故人素有伏气将发。 ...
分类:
温热暑疫全书
2015-12-7 19:39
温热暑疫全书-卷二·热病方论-热病方四道
白虎汤 白虎加人参汤 栀子豉汤 猪苓汤(方俱见前) 附:集方一十八道 通解散 麻黄(去节酒洗) 石膏(碎) 滑石 黄芩(各二两) 苍术(四两去皮泔水浸炒) 甘草(一两五钱炙) 上为末。每服半两。加姜三片。水煎。温 ...
分类:
温热暑疫全书
2015-12-7 19:39
温热暑疫全书-卷三·暑病方论-简介
太阳中 。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赵注〗。此证属阴阳俱虚。脉弦细者阳虚也。芤迟者 ...
分类:
温热暑疫全书
2015-12-7 19:39
温热暑疫全书-卷三·暑病方论-脉理
周禹载曰。夏日暑湿交蒸。人多中暑。证与热病相似。首宜以脉辨之。夫热病之脉必盛。中暑之脉必虚。盖寒伤形而不伤气。所以脉盛。暑伤气而不伤形。所以脉虚。然又有弦细芤迟之脉者何也。人当暑月必多汗。汗多则脉虚。 ...
分类:
温热暑疫全书
2015-12-7 19:39
温热暑疫全书-卷三·暑病方论-辨寒暑各异
张凤逵曰。暑证变幻无常。入发难测。不可寻思。彼暴中之激烈。扁鹊不及 指而投咀。久伏之深毒。长桑不能隔肤而见脏。最为难察而难救已。即寻常之感。亦难于知觉。非若伤寒之有定期定证。可据可疗者。不拘表里。不以 ...
分类:
温热暑疫全书
2015-12-7 19:39
温热暑疫全书-卷三·暑病方论-暑中二阳
中 虽云太阳。然亦颇多阳明。汗大出。微恶寒发热为太阳。面赤大汗。烦渴喘急为阳明。重者脉或洪大。昏 不省人事。有似热病。但忽轻忽重为异耳。太阳五苓去桂加香薷。阳明消暑丸。
分类:
温热暑疫全书
2015-12-7 19:38
温热暑疫全书-卷三·暑病方论-常暑
平人偶然中暑。身热背恶寒。汗退场门渴。烦躁闷乱。痰逆恶心。或吐泻转筋。小便闭涩。指头微寒。并宜五苓去桂。合益元散。 脾胃素虚之人。上焦不足。暑湿郁蒸。肢体困倦。头重心烦。饱闷喘促。如在烟雾。早晚则寒。 ...
分类:
温热暑疫全书
2015-12-7 19:38
1 ...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 168
/ 168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经典类
中药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