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古籍
›
各家类
订阅
各家类
下级分类:
医学传心录
|
洗冤集录
|
皇汉医学
|
伤寒百证歌
|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
伤寒补例
|
伤寒大白
|
丹溪心法
|
疯门全书
|
格致余论
|
河间伤寒心要
|
景岳全书
|
温病指南
|
温病条辨
|
温病正宗
|
温热经纬
|
温热逢源
|
温热暑疫全书
|
温疫论
|
儒门事亲
|
伤寒发微
|
时疫解惑论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时病论歌括新编
|
温热论
|
温病正宗
|
温热经纬
|
类经
温疫论-上卷-急证急攻
温疫发热一二日,舌上白苔如积粉,早服达原饮一剂,午前舌变黄色,随现胸膈满痛,大渴烦躁,此伏邪即溃,邪毒传胃也。前方加大黄下之,烦渴少减,热去六七,午后复加烦躁发热,通舌变黑生刺,鼻如烟煤,此邪毒最重, ...
分类:
温疫论
2015-12-7 21:04
温疫论-上卷-表里分传
温疫舌上白苔者,邪在膜原也。舌根渐黄至中央,乃邪渐入胃。设有三阳现证,用达原饮三阳加法。因有里证,复加大黄,名三消饮。三消者,消内消外消不内外也。此治疫之全剂,以毒邪表里分传,膜原尚有余结者宜之。 三 ...
分类:
温疫论
2015-12-7 21:04
温疫论-上卷-热邪散漫
温疫脉长洪而数,大渴复大汗,通身发热,宜白虎汤。 白虎汤 石膏(一两) 知母(五钱) 甘草(五钱) 炒米(一撮) 加姜煎服。 按:白虎汤辛凉发散之剂,清肃肌表气分药也。盖毒邪已溃,中结渐开,邪气分离膜原,尚 ...
分类:
温疫论
2015-12-7 21:04
温疫论-上卷-内壅不汗
邪发于半表半里,一定之法也。至于传变,或出表,或入里,或表里分传,医见有表复有里,乃引经论,先解其表,乃攻其里,此大谬也。尝见以大剂麻黄连进,一毫无汗,转见烦躁者何耶?盖发汗之理,自内由中以达表。今里 ...
分类:
温疫论
2015-12-7 21:04
温疫论-上卷-下后脉浮
里证下后,脉浮而微数,身微热,神思或不爽,此邪热浮于肌表,里无壅滞也。 虽无汗,宜白虎汤,邪从汗解。若大下后或数下后,脉空浮而数,按之豁然如无,宜白虎汤加人参,覆杯则汗解。下后脉浮而数,原当汗解,迁延 ...
分类:
温疫论
2015-12-7 21:04
温疫论-上卷-下后脉复沉
里证脉沉而数,下后脉浮者,当得汗解。今不得汗,后二三日,脉复沉者,膜原余邪复瘀到胃也,宜更下之。更下后,脉再浮者,仍当汗解,宜白虎汤。
分类:
温疫论
2015-12-7 21:04
温疫论-上卷-邪气复聚
里证下后,脉不浮,烦渴减,身热退,越四五日复发热者,此非关饮食劳复,乃膜原尚有余邪隐匿,因而复发,此必然之理。不知者每每归咎于病患,误也。宜再下之即愈。但当少与,慎勿过剂,以邪气微也。
分类:
温疫论
2015-12-7 21:03
温疫论-上卷-下后身反热
应下之证,下后当脉静身凉,今反发热者,此内结开,正气通,郁阳暴伸也。即如炉中伏火,拨开虽焰,不久自息,此与下后脉反数义同。若温疫将发,原当日渐加热,胃本无邪,误用承气,更加发热,实非承气使然,乃邪气方 ...
分类:
温疫论
2015-12-7 21:03
温疫论-上卷-下后脉反数
应下失下,口燥舌干而渴,身反热减,四肢时厥,欲得近火壅被,此阳气伏也。 既下厥回,去炉减被,脉大而加数,舌上生津,不思水饮,此里邪去,郁阳暴伸也,宜柴胡清燥汤去花粉、知母,加葛根,随其性而升泄之。此证 ...
分类:
温疫论
2015-12-7 21:03
温疫论-上卷-因证数攻
温疫下后二三日,或一二日,舌上复生苔刺,邪未尽也。再下之,苔刺虽未去,已无锋芒而软,然热渴未除,更下之,热渴减,苔刺脱,日后更复热,又生苔刺,更宜下之。余里周因之者,患疫月余,苔刺凡三换,计服大黄二十 ...
分类:
温疫论
2015-12-7 21:03
温疫论-上卷-病愈结存
温疫下后,脉证俱平,腹中有块,按之则疼,自觉有所阻而膨闷,或时有升降之气,往来不利,常作蛙声,此邪气已尽,其宿结尚未除也,此不可攻。攻之徒损元气,气虚益不能传送,终无补于治结,须饮食渐进,胃气稍复,津 ...
分类:
温疫论
2015-12-7 21:03
温疫论-上卷-下格
温疫愈后,脉证俱平,大便二三旬不行,时时作呕,饮食不进,虽少与汤水,呕吐愈加,此为下格。然下既不通,必返于上。设误认翻胃,乃与牛黄、狗宝,及误作寒气,而以藿香、丁香、二陈之类,误也。宜调胃承气热服,顿 ...
分类:
温疫论
2015-12-7 21:03
温疫论-上卷-注意逐邪勿拘结粪
温疫可下者,约三十余证,不必悉具,但见舌黄、心腹痞满,便于达原饮加大黄下之。设邪在膜原者,已有行动之机,欲离未离之际,得大黄促之而下,实为开门祛贼之法,即使未愈,邪亦不能久羁。二三日后,余邪入胃,仍用 ...
分类:
温疫论
2015-12-7 21:03
温疫论-上卷-蓄血
大小便蓄血,便血,不论伤寒时疫,盖因失下,邪热久羁,无由以泄,血为热搏,留于经络,败为紫血,溢于肠胃,腐为黑血,便色如漆,大便反易者,虽结粪得瘀而润下,结粪虽行,真元已败,多至危殆。其有喜忘如狂者,此 ...
分类:
温疫论
2015-12-7 21:02
温疫论-上卷-发黄
发黄胆是腑病,非经病也。疫邪传里,遗热下焦,小便不利,邪无输泄,经气郁滞,其传为疸,身目如金者,宜茵陈汤。 茵陈汤 茵陈(一钱) 山栀(二钱) 大黄(五钱) 水姜煎服。 按:茵陈为治疸退黄之专药,今以病证较 ...
分类:
温疫论
2015-12-7 21:02
1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 168
/ 168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经典类
中药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