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古籍
订阅
古籍
下级分类:
经典类
|
中药类
|
方剂类
|
各家类
|
五官类
|
四诊类
|
针灸类
|
外科类
|
妇儿类
|
医案类
|
养生类
|
现代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温病本气篇-温病系阴虚亦系阳虚
人身收敛之气能生津液,阴气也。疏泄之气最动相火,阳气也。温病之理,疏泄太过收敛不足,本是阴虚。但阳气疏泄于外,化作邪热,里阳愈少,故系阴虚亦系阳虚。仲景于温病戒汗下者,因温病是虚证,当保养阴液尤当保护 ...
分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015-12-11 22:08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89条
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蚘。 发汗,是解热的一种手段,非热不能发汗。这个“病人有寒”,尤其内寒、里寒,象下利清谷就是虚寒在里了,那就不能够攻表,本来就有寒,再退其热,以发汗的法子,那么如果这个寒 ...
分类:
胡希恕讲伤寒论
2015-12-11 22:08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四讲 补益药-白术
白术味甘苦,性微温。功能健牌燥湿,益气生血,和中安胎。是常用的补气药,但与补血药同用,也可以补血(中焦运化旺盛,则气血自生)。 1.健脾燥湿:脾胃虚弱,中焦运化不健,消化不良,水湿不化,食欲不振,则易生 ...
分类:
用药心得十讲
2015-12-11 22:08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温病本气篇-养阴液保阳根必先保中气
温病的病源,全是疏泄偏胜,收敛不足。疏泄偏胜,最伤阴液,最泄阳根。盖能收敛则气降而液生,能收敛,阳根乃能下藏,能收敛,然后疏泄可不偏胜。收敛之气,肺金主之,脾胃为肺之母,脾胃足肺金之收敛方足。中气在脾 ...
分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015-12-11 22:08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90条
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因为这个病啊本来是应该先发汗的病,而不发汗,而反下之,这就是施治之逆了。如果先发汗呢?治之不为逆。这是一个讲 ...
分类:
胡希恕讲伤寒论
2015-12-11 22:08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四讲 补益药-山药
山药味甘性温。功能补脾胃、益肺气、强肾固精、治带下。1.补脾胃;配白术,党参,茯苓、扁豆,莲子肉、炒芡实等,常用于脾胃虚而大便虚泻难愈、四肢疲乏无力,脉虚等症。本品有补脾胃而止泄泻的作用。 2.益肺气本 ...
分类:
用药心得十讲
2015-12-11 22:08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温病本气篇-温病脉是虚象
体壮的人,得了温病,热盛脉实,一经清解,便无馀事。然体壮之人,得温病者少,体壮则中气足,荣卫平,收敛常旺,疏泄不至偏胜,相火不至外泄,故少得温病。即得温病,安卧片刻,中气旋转,荣卫复和,自然汗解,不成 ...
分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015-12-11 22:08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91条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伤寒呀没有下之法,所以他上面说本应汗之,而复下之,此为逆也。看起来是伤寒,法当发汗 ...
分类:
胡希恕讲伤寒论
2015-12-11 22:08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四讲 补益药-黄精
黄精性味甘平。补中益气,性质平和。主要功用为补脾气,养胃阴,润心肺。 本品配伍白术,党参,茯苓,甘草,陈皮、麦芽,谷芽等,可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精神疲倦、四肢懒动、脉象虚软无力之症。本品性质平和, ...
分类:
用药心得十讲
2015-12-11 22:08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温病本气篇-温病忌发汗何以温病非得汗不解
发汗二字,误却医家不少。须知仲景《伤寒论》之麻黄桂枝汤,皆发汗之方,其中自有得汗之理,并非麻黄汤桂枝汤将人身的汗提而出之也。缘人身阴阳之气,和合则治,分离则病。既分离又复和合,则汗出也。人身气降化水, ...
分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015-12-11 22:08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92条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应该“宜四逆汤”,应该有个“宜” 字。在成无己本上就是“宜四逆汤” 。应该有个“宜” 字,不是“四逆汤方” 。这是前后没有回文,不衔接了。”病发 ...
分类:
胡希恕讲伤寒论
2015-12-11 22:08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四讲 补益药-白扁豆
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功能健脾养胃,消暑除湿。常用于调补脾胃的方剂中。本品补脾不腻,化湿不燥,对脾胃虚弱或大病后,初用补剂时,先用扁豆,最为合适,能调养正气而无饱闷之弊。 配炒山药、白术,党参,茯苓,炒 ...
分类:
用药心得十讲
2015-12-11 22:07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温病本气篇-温病出疹之关系
温病得汗而愈,便不出疹。不得汗,则木火内郁而出疹。出疹有吉有凶。由于阴液续生而血热外达,所出之疹与出汗同,吉疹也,疹出则病愈。由于阴液内竭,热灼血干,所出之疹,凶疹也,疹出则病加。吉疹色红而正,凶疹色 ...
分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015-12-11 22:07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93条
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里未和,然后复下之。 这个太阳病,法当汗解呀。这都根据这头一条,就是“本发汗,而复下之”,“本先下之,而复 ...
分类:
胡希恕讲伤寒论
2015-12-11 22:07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四讲 补益药-大枣
大枣性味甘温.能补脾和胃,增强脾胃功能。有止泻,生津,补养强壮等作用。并能缓和药性,解毒.保护脾胃。例如十枣汤,葶苈大枣泻肺汤中,都使用大枣以缓和药性、解毒,保护脾胃。 本品配甘草,小麦,名甘麦大枣汤 ...
分类:
用药心得十讲
2015-12-11 22:07
1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1973
/ 1000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