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
订阅

古籍

孙文垣医案-卷一\三吴治验-张文学子心病虚弱(有发明)
张文学子心,二尹可泉公长君也。自知医,弱冠病,吴下名医皆诊之,佥曰瘵,治久不效。子心亦自分必死,督家人具秘器,已沐浴,衣 衣而卧正寝,断粒、绝药者二日。可泉闻予治其高第张星岳之婶奇,因访予曰:病心痹而 ...
分类:    2015-12-10 22:19
名医类案-卷十-腿痈(附腿肿)
薛己治地官李北川腿痈,内外用败毒寒凉,因痛圾,刺出脓瘀,方知为痈,疮口开张,内黯冷陷,外无肿势。此阳气虚寒,不能少敛,用豆豉饼,六君加藿香、砂仁、炮姜,饮食进而患处暖,再以十全大补汤,元气复而疮口愈。 ...
分类:    2015-12-10 22:19
凌临灵方-暑湿内陷
葛(鱼巷口) 疟痢交作,此由邪陷少阳阳明,失于提解所致,脉象弦数,治宜疏解。 细柴胡 香连丸 车前草 鲜苏叶 查楂 葛根 制川朴 青蒿子 赤苓 淡条芩新会皮 炒银花 半夏曲
分类:    2015-12-10 22:19
王旭高临证医案-卷之三-三消门
李 稚龄阳亢阴亏,一水不能胜五火之气,燔灼而成三消,上渴,中饥,下则溲多。形体消削,身常发热。法当壮水以制亢阳。 大生地 川连 麦冬 知母 五味子 茯苓 生甘草 生石膏 牡蛎 花粉 又 夫三消,火病也。火能消水, ...
分类:    2015-12-10 22:19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内科类-益气健脾愈胃疡
消化道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中医学中归属“胃脘痛”症。与慢性胃炎虽同属胃腑疾患,而病机、脉证均有差异。 本病最主要之症状为胃脘(上腹部)疼痛,古籍常云:“胃脘当心而痛”其疼痛部位多在胃脘之近中 ...
分类:    2015-12-10 22:19
孙文垣医案-卷一\三吴治验-大宗伯董浔阳翁脾胃疾(有发明)
大宗伯董浔老,年六十七,有脾胃疾,翁以过啖瓜果而胸膈胀痛,时当处暑也。延予治。诊其脉,寸关弦紧,观其色,神藏气固。翁门下蒋虹桥、沈乐闲者,多艺人也,翁素亲信二公,诘余曰:症脉何如?予曰:症脉虽胸腹胀痛 ...
分类:    2015-12-10 22:19
名医类案-卷十-脚跟疮
薛立斋治大尹陈汝邻两腿酸软,足跟肿,或赤或白,或痛或痒,后破而或如无皮,或如皴裂,日晡至夜,胀痛焮热,用补中益气、加减八味丸而愈。 一妇所患同前,亦用前丸,及逍遥散加熟地、川芎,百剂而愈。 一男子足跟作 ...
分类:    2015-12-10 22:19
王旭高临证医案-卷之三-痰饮门
吴 饮停中脘,脘腹鸣响,攻撑作痛。大便坚结如栗,但能嗳气、不能矢气,是胃失下行,而气但上逆也。和胃降逆、逐水蠲饮治之。 半夏 淡干姜 陈皮 茯苓 泽泻 白芍 旋复花 代赭石 甘遂(去心面包煨) 川椒(炒出汗) 焦 ...
分类:    2015-12-10 22:19
凌临灵方-湿火红积
卓顺兄(长桥头,七月) 暑湿侵脾,下痢红积,更衣腹痛后重,乍寒乍热,脉弦滑数,宜清解阳明。 煨葛根 煨木香 青蒿子 木猪苓 炒条芩 枳壳 炒丹皮 青荷梗 炒川连 楂炭 银花或用白槿花 或用白头翁汤。 或用淡芩元明粉 ...
分类:    2015-12-10 22:19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内科类-橘皮竹茹消胃炎
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窦炎等。)为西医学病名,中医学无有相对应之疾病名称。且本病缺乏特异性症状,甚至不少患者竟毫无症状可见。中医治病,不如西医须经理化检验,中 ...
分类:    2015-12-10 22:19
孙文垣医案-卷一\三吴治验-董龙山夫人便血
大宗伯郎君董龙山公夫人,为宪副茅鹿门公女,年三十五而病便血,日二三下,腹不疼,诸医延医者三年不效。予诊之,左脉沉涩,右脉漏出关外,诊不应病。予窃谓,血既久下,且当益其气而升提之,以探其症。乃用补中益气 ...
分类:    2015-12-10 22:19
名医类案-卷十-漏
时康祖大夫患心漏二十年,当胸数窍,血液长流,医皆莫能治,或云:窍多则愈损,闭则虑穴他岐,当存其一二,犹为上策。坐此形神困瘁,又积苦腰痛,行则伛偻,不饮酒,虽鸡鱼蟹蛤之属皆不入口。淳熙间,通判温州郡守韩 ...
分类:    2015-12-10 22:19
凌临灵方-赤白积烟漏
叶左(五十岁,七月二十五日) 暑湿侵脾下痢,赤白相杂,昼夜无度,更衣腹痛后重,脉小弦数,治宜泄木和肝。 生白术 东白芍 半夏曲 炒丹皮 青荷蒂 炒枳实 煨木香 楂炭 赤白苓 炒条芩 新会皮 青蒿子 白槿花 幼群兄( ...
分类:    2015-12-10 22:19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内科类-饮食疗法胃疡平
某局职员曾某,于1974年底曾为余口述其所患严重胃溃疡不药而愈之经过。治法颇为巧妙,可资临证参考,爰记于此,以飨读者。曾约于七、八年前患胃小弯溃疡症,上午十时许、下午三时许必发剧痛,每痛必至浑身冷汗。中西 ...
分类:    2015-12-10 22:19
王旭高临证医案-卷之三-痰喘门
高 寒入肺底,久而化热,同一痰喘,先后不同矣。初病在肺,久必及肾,虚实不同矣。补肾纳气,清金化痰,是目下治法。 大熟地(海浮石拌) 麦冬 川贝 蛤壳 五味子 牛膝 杏仁 沙参 地骨皮 枇杷叶 悉尼皮 卢 肾司纳气, ...
分类:    2015-12-10 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