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古籍
订阅
古籍
下级分类:
经典类
|
中药类
|
方剂类
|
各家类
|
五官类
|
四诊类
|
针灸类
|
外科类
|
妇儿类
|
医案类
|
养生类
|
现代类
名医类案-卷十-死枕愈病
《齐书》曰:徐嗣伯,常有妪患滞冷,积年不瘥。嗣伯诊之曰:尸注也。当得死人枕煮之乃愈。于是往古冢中取枕,枕已一边腐阙,服之即愈。秣陵人张景,年十五,膨胀面黄,群医莫能治。以问嗣伯,此石蛔耳,极难疗,当得 ...
分类:
名医类案
2015-12-10 22:18
孙文垣医案-卷一\三吴治验-马迪庵公内伤腹胀大小便不利(有发明)
马二尹迪庵公,年五十五,以扫墓而过食鳗肉卷饼,心腹胀痛,市医不知用吐,而遽用硝黄下之,大便不行,胀痛愈增。继至者,又用木香槟榔丸,继又有下以小承气汤者,有下以大承气汤者。十日多,胀痛益甚,饮食粒不能进 ...
分类:
孙文垣医案
2015-12-10 22:18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内科类-饮证说约
人体水液输布失常,停积于某些局部者谓之饮证。《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将饮证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类。四者之区别在于:痰饮缘由脾胃阳衰,水饮停蓄于胃,下走肠间,故感沥沥有声。悬 ...
分类: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2015-12-10 22:18
王旭高临证医案-卷之四-痉厥门
陈 呕恶数日,止而发痉,每日必三五次。此肝逆犯胃,聚液成痰,内风阳气弛张,痰亦从之为患。拟以和胃熄风。 羚羊角 钩钩 半夏 陈皮 黑山栀 石决明 池菊花 元参 竹茹 又 痉厥日数发,口噤不能言,而心中了了,病不在 ...
分类:
王旭高临证医案
2015-12-10 22:18
名医类案-卷十-尸厥(附针验)
赵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于是召扁鹊。扁鹊入视病出,董安于问扁鹊,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寤之日,告公孙支与子舆曰:我之帝所甚乐。吾所以久者,适有所学也。帝告我,晋国 ...
分类:
名医类案
2015-12-10 22:18
孙文垣医案-卷一\三吴治验-潘大司马肠风
潘大司马公,尝有肠风之疾。八月丁祭,学博馈鹿血,食之而血暴下。致予治,用槐角子五钱,黄连、枳壳、地榆、贯众各三钱,一服而止。大司马善其方,书之粘壁间,遇有便血者,辄根据方药之,无不立愈。喜甚,鼓腹谓诸 ...
分类:
孙文垣医案
2015-12-10 22:18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内科类-肝炎杂说
一、中医认为肝炎多与湿浊内蕴有关 肝炎之病无论属于何证,多与湿浊内蕴相关。故其治疗,亦无不以理湿为之重点。有症状不明显,由化验而确诊之肝炎患者,四诊亦无明显湿浊见征,以清化湿热为治多能获效。 此症西医名 ...
分类: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2015-12-10 22:18
名医类案-卷十-色诊
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不 ...
分类:
名医类案
2015-12-10 22:18
王旭高临证医案-卷之四-杂病门
某 风邪入络。 小续命汤。 此症病后一日数次不能言语。只要自己捏肩背,即可渐渐而言也。 某 久虚不能统血,并不能转运其气,是以便血时作,而又腹微满也。吐出之痰结硬,此为老痰,乃湿热所结,法当兼理。 四物汤去 ...
分类:
王旭高临证医案
2015-12-10 22:18
孙文垣医案-卷一\三吴治验-马凤林内子隐疾(有发明)
迪老之子凤林,见予起乃翁疾,乘间语曰,内子包有隐疾,每月汛行,子户傍辍生一肿毒,胀而不痛,过三五日,以银簪烧红针破,出白脓盏余而消,不必帖膏药而生肉,无疤痕。初间用针刺,近只以指掐之,脓即出,但汛行即 ...
分类:
孙文垣医案
2015-12-10 22:18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内科类-顽固腹痛温肝治
某机关干部张某,于三十开外时,曾患轻度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985年起常有胸闷叹息。腰酸腹胀。1986年3月间,上腹及左右少腹隐隐作痛,有明显压痛及轻度叩击痛。初起时作时止,继则持续不解,且痛势递增,并伴神疲乏 ...
分类: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2015-12-10 22:18
名医类案-卷十-霉疮(附结毒漏烂)
邵文泉仆者患杨梅疮,遍体疼痛。遇友人传示一方,用胡黄连五钱,银柴胡、人参、当归、牛膝各一钱,甘草五分作三服,每服加土茯苓、猪肉各四两,水煎服,痛止,其疮亦渐愈。 任柏峰传沈状元所得二苓化毒汤:白茯苓、 ...
分类:
名医类案
2015-12-10 22:18
王旭高临证医案-卷之四-妇人门
王 经来半月不止,有紫血块,少腹疼痛,气坠阴门,诊脉沉涩,下午恶寒。阳陷入阴,营虚失守。法以升阳收摄其阴。 党参 熟地 黄 升麻 归身 阿胶(蒲黄炒) 冬术 白芍 柴胡 淡芩 血余炭 陆 营分有热,则经至而淋漓;卫 ...
分类:
王旭高临证医案
2015-12-10 22:18
孙文垣医案-卷一\三吴治验-舜田臧公气虚中满
舜田臧公,吴车驾涌澜公岳也,年将六旬,为人多怒多欲,胸膈痞胀,饮食少,时医治以平胃散、枳术丸、香砂丸,不效,复以槟榔、三棱、莪术之类日消之,而大便溏泻,两足跟踝皆浮肿,渐及两手背。医又以其手足浮肿而认 ...
分类:
孙文垣医案
2015-12-10 22:18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内科类-肠痈验方酒煎红藤饮
中医治肠痈之方,首推《金匮要略》之大黄牡丹皮汤,谓之经方。此方用药简练而配伍精当,然病势重至有穿孔危险者,则大黄重用恐挺而走险,故恒常多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方以治之。六十年代中,余得族前辈 ...
分类: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2015-12-10 22:17
1 ...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 1973
/ 1000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