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古籍
订阅
古籍
下级分类:
经典类
|
中药类
|
方剂类
|
各家类
|
五官类
|
四诊类
|
针灸类
|
外科类
|
妇儿类
|
医案类
|
养生类
|
现代类
中藏经-卷中-辨三痞论并方第四十六
金石草木,单服皆可以不死者,有验无验,在乎有志无志也。虽能久服,而有其药热壅塞而不散,或上或下,或痞或涩,各有其候,请速详明。用其此法,免败其志,皆于寿矣!谨论候并方具在后篇。 辨上痞候并方 上痞者,头 ...
分类:
中藏经
2015-12-7 21:13
温疫论-下卷-行邪伏邪之别
凡邪所客,有行邪有伏邪,故治法有难有易,取效有迟有速。假令行邪者,如正伤寒始自太阳,或传阳明,或传少阳,或自三阳入胃,如行人经由某地,本无根蒂,因其漂浮之势,病形虽重,若果在经,一汗而解,若果传胃,一 ...
分类:
温疫论
2015-12-7 21:13
鰁玼銐裛簨-NwS-◤$O襕?c%`
分类:
时疫解惑论
2015-12-7 21:13
儒门事亲-卷四-湿三
夫湿者,为太阴湿土之主也。诸湿肿满,霍乱泄注,肿骨痛,及腰膝头项痛,风痹痿厥,唾有血,心悬如饥,热痛始作。三阳受之,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可汗而已。如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可下而已。或 ...
分类:
儒门事亲
2015-12-7 21:13
中藏经-卷中-论诸病治疗交错致于死候第四十七
失病者,有宜汤者,有宜圆者,有宜散者,有宜下者,有宜吐者,有宜汗者,有宜灸者,有宜针者,有宜补者,有宜按摩者,有宜导引者,有宜蒸熨者,有宜澡洗者,有宜悦愉者,有宜和缓者,有宜水者,有宜火者,种种之法, ...
分类:
中藏经
2015-12-7 21:13
伤寒发微-秦伯未序
当我从丁甘仁老师临诊实习之前,先进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念书(1919—1923年)。那时候,曹师拙巢以词章家兼通岐黄术担任讲师,为了我爱好文学,便跟曹师论医,余事学诗。毕业后还是和同学许半龙、严苍山、章次公兄等 ...
分类:
伤寒发微
2015-12-7 21:13
温疫论-下卷-应下诸证
舌白苔渐变黄苔 邪在膜原,舌上白苔;邪在胃家,舌上黄苔。苔老变为沉香色也。白苔未可下,黄苔宜下。 舌黑苔 邪毒在胃,熏腾于上,而生黑苔。有黄苔老而变焦色者,有津液润泽作软黑苔者,有舌上干燥作硬黑苔者,下 ...
分类:
温疫论
2015-12-7 21:13
儒门事亲-卷四-火四
夫火者,少阳相火之主也。诸暴死,发热恶寒,痛病大作,传为水肿,面黄身痿,泄注脓血,赤白为利,痈肿疽毒,丹 疡疹,小儿疳泻,腹胀,暴下如水,心胸中热,甚则鼽衄,胸胁皆痛,耳聋口苦舌干,与脏毒下血,米谷不 ...
分类:
儒门事亲
2015-12-7 21:13
时疫解惑论-下卷-陈西庚先生校言
此书前著十三论,专论火风交炽之疫,足补前贤所未及,后补撰五十条治例,尤具救世婆心,实为近时对证良方,宜乎注治者踵接,几有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之况。盖实腹虚心,其所感人者,自在语言文字之表者矣,西庚老 ...
分类:
时疫解惑论
2015-12-7 21:13
伤寒发微-再版前言
这次重印曹师遗著:、有三点需要说明:第一、原来的伤寒发微刊本没有圈点,曹师生前曾为其幼女圈点了一部,这次排印就全部照样加上了,使之和金匮发微的形式一致。第二、这两部书在前次刊行之后,曹师曾对原来的文字 ...
分类:
伤寒发微
2015-12-7 21:13
中藏经-卷中-论诊杂病必死候第四十八
夫人生气健壮者,外色光华,内脉平调。五脏六腑之气消耗,则脉无所依,色无所泽,如是者,百无一生。虽能饮食行立,而端然不悟,不知死之逼矣实为病,其大法列之于后。 病瞪目引水,心下牢满,其脉濡而微者死。 病吐 ...
分类:
中藏经
2015-12-7 21:13
温疫论-下卷-应补诸证
向谓伤寒无补法者,盖伤寒时疫,均是客邪,然伤于寒者,不过风寒,乃天地之正气,尚嫌其填实而不可补。今感疫气者,乃天地之毒气,补之则壅裹其毒,邪火愈炽,是以误补之,为害尤甚于伤寒,此言其常也。及言其变,然 ...
分类:
温疫论
2015-12-7 21:13
儒门事亲-卷四-燥五
夫燥者,是阳明燥金之主也。诸气愤郁,肠胃干涸,皮肤皴揭,胁痛,寒疟,喘咳,腹中鸣,注泄 溏,胁肋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肉脱色恶,及丈夫 疝,妇人少腹痛、带下赤白,疮疡痤疖,喘咳潮热,大便涩燥,及马刀 ...
分类:
儒门事亲
2015-12-7 21:13
中藏经-卷中-察声色形证决死法第四十九
凡人五脏六腑,荣卫关窍,宜平生,气血顺度,循环无终,是为不病之本,若有缺绝,则祸必来矣。要在临病之时,存神内想,息气内观,心不妄视,着意精察,方能通神明,探幽微,断死决生,千无一误,死之证兆具之于后。 ...
分类:
中藏经
2015-12-7 21:13
温疫论-下卷-论阴证世间罕有
伤寒阴阳二证,方书皆以对待言之。凡论阳证,即继之阴证,读者以为阴阳二证世间均有之病,所以临诊之际,先将阴阳二证在于胸次,往来惆HT ,最易牵入误揣。甚有不辨脉证,但窥其人多蓄少艾,或适在妓家,或房事后得 ...
分类:
温疫论
2015-12-7 21:13
1 ...
752
753
754
755
756
757
758
759
... 1973
/ 1000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