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外科类
订阅

外科类

外科理例-卷一-论附子饼四十六
(附豆豉饼) 附子为末。唾津和为饼如三钱浓。安疮上。以艾炷灸之。漏大炷大。漏小炷小。但灸令。不可令痛。干则易之。如困则止。来日如前再灸。直至肉平为效。仍用前补药作膏贴。豆豉饼专治发背已溃未溃。用江西淡 ...
分类:    2015-12-7 22:17
外科理例-卷一-论隔蒜灸四十七
隔蒜灸 元戎云。疮疡自外而入者不宜灸。自内而出者宜灸。外入者托之而不内。内出之而令外。故经云陷者灸之。丹溪曰。痈疽之发。或因内有积热。或因外寒而郁内热。若于始发之际。外灸以散其毒。治之之早。亦可移重就 ...
分类:    2015-12-7 22:17
外科启玄-卷之二-明疮疡脓熟不宜开迟论
凡疮疡有脓之际。乃肉腐而为脓。是毒气侵蚀而溃也。若不速去之。恐毒气蓄而侵溃好肉。如肘膝枢纽关节之所。筋骨坏。废疾成矣。有等畏针之徒。多致不救。或密针之不就。余今有一赛针散。即透出脓急妙。载方于后。以备 ...
分类:    2015-12-7 22:17
外科启玄-卷之二-明疮疡死肉当去论
凡痈疽仗毒。及杨梅结毒。KT 疮便毒。疔疮等。内多有死肉停蚀好肉。苦痛难禁。若不早去。愈加腐烂。正谓之恶如野狼虎。毒似蛇蝎。有伤性命。恐致不救。当视其缓急。死肉大小。或以针刀割去。缓以腐肉锭子或末药或膏 ...
分类:    2015-12-7 22:17
外科理例-卷一-灸法总论四十八
疮疡在外者引而拔之。在内者疏而下之。灼艾之功甚大。若毒气郁结。气血凝聚。轻者药散。重者药无全功。东垣云。若不针烙。则毒气无从而散。脓瘀无从而泄。过时不烙。反攻于内。故治毒者必用隔蒜灸。舍是而用苦寒之剂 ...
分类:    2015-12-7 22:17
外科启玄-卷之二-明疮疡生肉论
夫疮疡已溃。愈加保护。若不谨慎。恐致败坏。倘七情内乱。怒则伤肝。肝为将军之官。肝主怒。怒气盛则刑脾。脾主肉。脾伤则疮口肉胀出。名曰 肉。 肉胀满。不能自消。若不去之。虽疮愈后。肉梗高积。久亦痒痛。倘生面 ...
分类:    2015-12-7 22:17
外科理例-卷一-竹马灸四十九
丹溪曰。诸项灸法皆好。惟骑竹马灸法尤为切要。此消患于未形也。先令病患以肘凭几臂腕。腰直。用篾一条自臂腕中曲纹尽处。男左女右。贴肉量起。直至中指尖尽处为则。不量指甲。却用竹杠一条。令病患脱衣骑定。令身正 ...
分类:    2015-12-7 22:16
外科启玄-卷之二-明谴刑多生恶疮论
夫谴者。乃天律刑谴也。是人之平昔妒恶。损人利己。所犯天律一十四条。凡有一条。必生背痈人面等疮之恶报。轻则少有救也。重则天律拟定。虽秦桧之一品。晁盎之巨恶。岂能逃避。一谴曰将诱降兵而杀之。二谴曰刑官阴害 ...
分类:    2015-12-7 22:16
外科理例-卷一-论灸刺分经络五十
河间谓灸刺疮疡。须分经络部分。气血多少。俞穴远近。从背出者。当从太阳五穴选用、(在足小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通谷、(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束骨、(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昆仑、(在足外踝 ...
分类:    2015-12-7 22:16
外科理例-卷一-针法总论五十一
经曰。冬则闭脏。用药多而少针石。少针石者。非谓痈疽也。痈疽不得顷时回。回者远(远顷时而不写。则烂筋骨穿脏腑矣。)又曰。痈疽之生。脓血之成。积微之所生也。故圣人自治于未有形。愚者遭其已成也。已成脓者。唯 ...
分类:    2015-12-7 22:16
外科启玄-卷之二-明膏粱之人生恶疮论
夫膏粱者。是富贵之家。穿着绫锦。吃的百味珍馐。受用过度。或服金石等药。房劳过多。肾水有亏。阴虚火盛。津液稠粘。经络壅滞。多生恶疮。内经云。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受苦持虚是也。疔生之初。亦无定处。头面手足 ...
分类:    2015-12-7 22:16
外科理例-卷一-论蜞针五十二
蜞针吮出血。可施于轻小症候。若积毒在脏腑。徒竭其血干外无益。一儿二岁赤轸。取大蜞数条吮其血。轸消。予曰。非治也。三日大热而死。盖血去。气不能独居故也。
分类:    2015-12-7 22:16
外科启玄-卷之二-明疔疮三十四种形症禁忌论
夫疔疮之苦。形症多端。详辨得宜。取效如手拾芥。不得法如下海屠龙。盖谓不得其详也。如分其形。识其名。知其秘。得其宜。故不敢隐而传之后世。人得其生。非其心哉。仁哉。故剖之。名一一具载。古之卢扁。汉之华佗。 ...
分类:    2015-12-7 22:16
外科启玄-卷之二-明疔疮治法论
凡疔疮取治。其法不一。当先看其缓急。如缓者一日疮 白色而小。二日色白微大。三日色微紫。四日色真紫。此候之缓也。急者五日色青紧小。六日色深青大紧。七日色黑如火灸疮之状。此最急之候。假如身上生一疮。而他处 ...
分类:    2015-12-7 22:16
外科理例-卷一-论金银花酒五十三
金银花生取藤叶一把。瓷器内烂研。入白酒少许。调和稀稠得宜。涂敷四围。中心留泄毒气。(又法)取藤五两。木杵槌碎。生甘草节一两。二味以水二碗用砂瓶文武火煎至一碗。入无灰酒一碗。再熬十数沸。去渣。分温三服。 ...
分类:    2015-12-7 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