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外科类
订阅

外科类

外科精义-卷上-疗疮肿权变通类法
夫疮疽之病,治疗多方。总而论之,各有所宜。补泻淋 及敷扫贴 ,针镰灸烙,用之。盖知其道也,举治必效;昧于理者,利害不无。尝见以寒疗热,以热疗寒,古今之通论也。又有检方疗病,妄制加减,以意裁之,自以为可。 ...
分类:    2015-12-7 22:10
外科精要-卷下-论痈疽将安当补气血第五十一
李氏云:疽疾将安,每日当服十全大补汤,以补气血,宜与排脓内补十宣散相间服。 〖愚按〗前云溃疡属气血俱虚,固在所当补;若患肿疡而气血虚弱者,尤宜预补,否则虽溃而不敛矣。凡大病之后,气血未复,多致再发;若 ...
分类:    2015-12-7 22:10
外科理例-卷一-占色候生死八
病患目中赤脉。从上下贯瞳仁。一脉一年死。二脉二年死。若脉下者。疗之瘥。面上忽贯上下如脂赤色。从额上下至鼻。黑色出额上。大如指。及连鼻上至肩。又有赤色垂。并为机按赤脉属火。瞳仁属水。赤脉贯瞳。火反乘水。 ...
分类:    2015-12-7 22:10
外科精义-卷上-论五发疽
夫五发者,谓痈疽生于脑、背、眉、髯、鬓是也。大概论之,分为三等。一者疽也,二也,三者疖也。夫疽初生,如黍米大,痒痛有异,误触破之,即 展四畔,赤肿沉闷,牵引胁肋疼痛;数日之后,渐觉肌肤壮热,恶寒烦渴, ...
分类:    2015-12-7 22:10
外科理例-卷一-痈之源有五九
天行一 瘦弱气滞二 怒气三 肾气虚四 服法酒食炙爆服丹药热毒五盖治痈疽不可一概视为热。其治难易。当自一而至五动。
分类:    2015-12-7 22:10
外科精要-卷下-论痈疽服药快捷方式第五十二
李氏云:凡患疮疽而肾脉虚者,急服补药。尚恐有误,如鹿茸、附子之药,是犹抱薪救火,反益其势,而平补之药,亦难奏功。有一贵人,苦疽,诸药无效。愚谓服山药丸,于五更初,物欲未接之际,肾门未开之时,如法服三日 ...
分类:    2015-12-7 22:10
外科精义-卷上-论痈疽
夫疮肿之患,莫大乎痈疽。然而痈疽何以别之?经所谓荣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涩不行,不行则阳气郁遏而不通,故生寒热,秽毒之气腾出于外,蓄结为痈,久而不散,热气乘之,腐化为脓,然而骨髓不焦枯,腑脏不伤败,可治而 ...
分类:    2015-12-7 22:10
外科理例-卷一-生痈所感不同十
膏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膏粱浓味。热毒内积。其变多生大疽。受毒部分。其毒从虚处受之。大丁、大疽也。以其根深在内也。此言疽因浓味内热为变而生。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 ...
分类:    2015-12-7 22:10
外科精要-卷下-调节饮食当平胃气论第五十三
论曰:《素问》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大凡疮疽,当调脾胃。 盖脾为仓廪之官,胃为水谷之海,主养四旁,须进饮食,以生气血。宜用茯苓开胃散、人参内补散、内补十宣散。 人参顺气散 治滞气, ...
分类:    2015-12-7 22:10
外科精义-卷上-论附骨疽
夫附骨疽者,以其毒气深沉附着于骨也。此疾与贼风相类而不同,人不能辨治之误矣。骨疽者,由秋夏露卧,为冷折之,风热伏结,附骨成疽。贼风之候,由风邪之气搏于骨节,故其痛深彻骨髓,遇寒则痛甚。附骨疽痛而不能转 ...
分类:    2015-12-7 22:10
外科精要-卷下-论痈疽成漏脉例第五十四
经云:陷脉为漏,留连肉腠。盖脉得寒则下陷,凝滞肌肉,故曰留连肉腠。是为冷漏,须用陷脉散、桂附丸温补之。 〖愚按〗疮疡为漏,皆因元气不足,营气不从,逆于肉里,或寒气相搏,稽留血脉,腐溃既久,阳气虚寒,外 ...
分类:    2015-12-7 22:09
外科理例-卷一-肺肝肾痈症十一
肺痈主 满。肺藏气而外主息。其脉支别者。从肺系横出腋下。故喘而两 满。此言肺痈所见症。 肝痈主小便。肝主惊。肝脉循股入毛中。环阴器抵少腹。直上贯肝膈。布胁肋。故两满。两 满。卧则惊。不得小便。此言肝痈所见 ...
分类:    2015-12-7 22:09
外科精义-卷上-论阴疮
夫阴疮者,大概有三等:一者湿阴疮;二者妒精疮;三者阴蚀疮,又曰下疳疮。盖湿疮由肾经虚弱,风湿相搏,邪气乘之,搔痒成疮,浸淫汗出,状如疥疮者是也;妒精者,由壮年精气盈满,久旷房室,阴上生疮,赤肿作害,烦 ...
分类:    2015-12-7 22:09
外科理例-卷一-痈生原于脏腑十二
五脏菀熟。痈发六腑。 菀、积也。熟、热也。五脏积热。六腑受之。阳热相薄。热之所过。则为痈也。 此言五脏积热。六腑受之而生。 六腑不和。留结为痈。 六腑属阳而主气。肌肉上为阳脉。邪气游于六腑。则肌肉上之脉不 ...
分类:    2015-12-7 22:09
外科精要-卷下-洪丞相方用蜞针法第五十五
治痈疽初作,先以笔管一个,入蚂蜞一条,以管口对疮头,使蜞吮疮脓血,其毒即散,加疮大须换三四条,若吮正穴,蜞必死矣,累试累效。若血不止,以藕节上泥涂之。若疮头未明,以井边泥涂上,先干处即是。 〖愚按〗痈 ...
分类:    2015-12-7 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