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古籍
›
外科类
订阅
外科类
下级分类:
正骨心法要旨
|
外经微言
|
外科大成
|
跌打秘方
|
外科方外奇方
|
外科精要
|
外科精义
|
外科理例
|
外科启玄
|
外科全生集
|
外科十法
|
伤科补要
|
伤科大成
|
外科十三方考
|
外科枢要
|
外科医镜
|
外科正宗
|
外科证治全书
|
刘涓子鬼遗方
|
救伤秘旨
|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
疡科纲要
|
跌打损伤回生集
外科精要-卷上-论痈疽呕逆症第十九
李氏云:痈疽呕逆,是毒气冲心,非脾胃之冷,当服内托散。杨氏云:鼻衄初愈,不曾表汗,毒在经络,则背发大疽,自肩下连腰胁肿硬如石,其色紫黑,以凉药投之,终夜大呕,连进托里散,呕止疮溃,赤水淋漓,四十日而愈 ...
分类:
外科精要
2015-12-7 22:08
外科精义-卷下-刘守真疮论
《素问》云:痛痒疮疡,痈肿疽疹,瘤气结核,拂郁甚者,皆热;五脏不和,九窍不通腑不和,留结为痈。近于火气,微热则痒,热甚则痛,附近则灼而为疮,皆火之用也。人之疮肿,因内热外虚所生也。为风湿之所乘,则生疮 ...
分类:
外科精义
2015-12-7 22:08
外科精要-卷上-论痈疽之源第二十
夫痈疽之源,因于气,或因于热。以仆之管见,亦有因于膏粱房劳、金石等药。故治法,用绿豆、犀角、矾石、国老膏、追毒丸,其属毒明矣。华佗《中藏》所言,是毒服宣热败毒之药,不必疑矣。 〖愚按〗前症若因金石所致 ...
分类:
外科精要
2015-12-7 22:08
外科精义-卷下-论炮制诸药及单方主疗疮肿法
夫药者,治病之物。盖流变在乎病,主治在乎药,制用在乎人,三者不可阙一也。凡用一味炮炙修制及单方主疗,该引方书出处,不必随方标写。 朱砂 须研细,水飞,滤干。若入膏中者,待熬膏成,稍凝冷,即下急搅,勿令沉 ...
分类:
外科精义
2015-12-7 22:08
外科精要-卷上-华佗论痈疽疮肿第二十一
夫痈疽疮肿之作,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也。其行也有处,其主也有归。假令发于喉舌者心之毒;发于皮毛者肺之毒;发于肌肉者脾之毒;发于骨髓者肾之毒;发于下者,阴中之毒;发于上者,阳中有毒;发 ...
分类:
外科精要
2015-12-7 22:07
外科精要-卷上-论背疽其源有五第二十二
一、天行,二、瘦弱气滞,三、怒气,四、肾气虚,五、饮冷酒,食炙爆,服丹药。 〖愚按〗前症所因虽殊,其治法亦当别经络、阴阳、虚实、表里、肿溃,以助胃壮气为主,使根本坚固,庶保无虞。 追毒丸 六味车螫散 转毒 ...
分类:
外科精要
2015-12-7 22:07
外科精要-卷中-痈疽分表里证论第二十三
伍氏曰:痈疽皆因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阳不调,脏腑不和,腠理不密,寒气客于经络。或荣血受寒,则涩而不行,卫气从之,与寒相搏,壅遏不通。或阳气蕴积,则生寒热,寒热不散,皆致前证。又曰:五脏六腑俞穴皆在背 ...
分类:
外科精要
2015-12-7 22:07
外科精义-卷上-论疮肿诊候入式法
夫医者,人之司命也;脉者,医之大业也。盖医家苟不明脉,则如冥行索途,动致颠复夫大方脉、妇人、小儿、风科,必先诊脉,后对症处药。独疮科之流,多有不诊其脉候,专攻治外;或有证候疑难,别召方脉诊察,于疮科之 ...
分类:
外科精义
2015-12-7 22:07
外科精要-卷中-察疽发有内外之别第二十四
李氏云:疽初发一粒如麻豆,发热肿高,热痛色赤,此为外发。势虽炽盛,治得其法,可保其生。若初时不发热,体倦怠,患处如故,数日不肿痛,五内已坏,虽有卢扁之药,亦未如之何矣。 〖愚按〗前症,有因元气虚而不能 ...
分类:
外科精要
2015-12-7 22:07
外科精义-卷上-论荣卫色脉参应之法
夫天地之道,曰阴与阳;阴阳在人,曰血与气。盖血者荣也,气者卫也;荣者荣于中,卫于外。所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脉者,血气之先也。血非脉则焉能荣于中?气非脉则焉能卫于外?二者相资而行,内则通于五脏六腑、十 ...
分类:
外科精义
2015-12-7 22:07
外科精要-卷中-辨痈疽阴阳浅深缓急治法第二十五
曾氏云:凡痈疽其脉浮数洪紧,肿 作痛,身热烦渴,饮食如常,此六腑不和,毒发于外而为痈。其势虽急,投以凉剂,多保全生。其脉沉细伏紧,初发甚微,或无疮头,身不热而内躁,体重烦疼,情绪不乐,胸膈痞闷,饮食无 ...
分类:
外科精要
2015-12-7 22:07
外科精义-卷上-论持手诀消息法
夫诊候之脉法,常以平旦为纪,阴气未散,阳气未动,饮食未进,血气未乱,经脉未络脉调匀,故乃可诊有疾之脉。若遇仓卒病患,不拘此论。《内经》所谓持脉有道,以虚静为保。但可澄神静虑,调息凝心,视精明,察五色, ...
分类:
外科精义
2015-12-7 22:07
外科精要-卷中-论善恶形症第二十六
问曰:五善七恶,可得闻乎?曰:饮食如常,一善也;实热而大小便涩,二善也;内外病相应,三善也;肌肉好恶分明,四善也;用药如所料,五善也。渴发而喘,眼角向鼻,大小便反滑,一恶也;气绵绵而脉濡,与病相反,二 ...
分类:
外科精要
2015-12-7 22:07
外科精义-卷上-论三部所主脏腑病证
夫诊候之道,医者之难精也。若非灯下苦辛,勤于记诵,参师访友,昼夜不遑,造次颠寤寐俯仰,存心于此,安能知神圣之妙哉?古人曰:按其脉,知其疾,命曰神,以悟其探赜索隐之妙也。又曰:切其脉,治其病,谓之巧,以 ...
分类:
外科精义
2015-12-7 22:06
外科精要-卷中-论生死形症第二十七
问曰:病有甚而至生,有微而至死,病症难辨,死生何从决乎?答曰:发背溃透内膜者死(此言肝俞以上);未溃内陷、面青唇黑、便污者死(此言脏坏便瘀血);溃喉者不治;阴患入腹者不治;入囊者不治;鬓深数寸者不治, ...
分类:
外科精要
2015-12-7 22:06
1 ...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 67
/ 67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经典类
中药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