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疾病
订阅

疾病

中药熏洗治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好发于男女生殖器及肛周、仅次于淋病后第二位高发的性传播疾病。发病前多有不洁性接触史或配偶有感染史。潜伏期1~8个月不等,平均3个月。临床上偶可见儿童 ...
分类:    2015-12-4 13:15
头部银屑病与温通
  头部银屑病内服中药不容易见效,这在中医皮科界是共识。  笔者在学习《伤寒论》的过程中,认识到吴茱萸汤的作用机理,并且推测其可以用于治疗头部银屑病属寒者,验之临床,收效满意。  《伤寒论》243条讲: ...
分类:    2015-12-4 13:15
论治疔宜重用大黄
  疮疡以疔毒为最紧要,因其毒发于脏腑,非仅在于经络。其脉多见沉紧。紧者毒也,紧在沉部,其毒在内可知也。至其重者,发于鸠尾穴处,名为半日疔,言半日之间即有关于人性命也。若系此种疔毒,当于未发现之前,其 ...
分类:    2015-12-4 13:15
崔应珉治老年带状疱疹经验
  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崔应珉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酷爱岐黄之术。现已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30余载,学验颇丰。临证诊疗独具匠心,擅用经方、时方,用药清正灵活,讲究实效。故临床治疗中每于平淡中获 ...
分类:    2015-12-4 13:15
内外合治虫咬皮炎
  虫咬皮炎是由于昆虫叮咬皮肤后其体内毒液或唾液侵入皮肤引起的炎性反应,以丘疹、风团或瘀点多见,部分可出现脓疱、水疱或糜烂,自觉剧痒、烧灼感或痛感。笔者在临床上应用清热、凉血、解毒的方法对虫咬皮炎患者 ...
分类:    2015-12-4 13:15
膝关节积液的四种治法
县党校老乔之妻,60岁,1987年6月7日诊。矮胖体型,风湿性关节炎久延,双膝肿大如斗,多次抽水,激素穴注,反复发作,3年不愈。股胫变细,状如鹤膝。脚不能着地,局部皮肤绷急紫黯,摸之如冰,神情疲惫,气怯畏寒, ...
分类:    2015-12-4 13:15
痤疮治疗:散结通郁可得汗
  从关注汗法开始,笔者在诊治疾病时,便格外留意患者的出汗情况。不仅关注银屑病患者的汗,对于其他疾病的患者也同样关注其出汗情况,并且通过出汗的变化来判断其疗效和预后。这也拓展了银屑病的治疗思路。  近 ...
分类:    2015-12-4 13:14
糖尿病足的中医外治法
 糖尿病足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糖尿病足定义为:“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近年来,随着 ...
分类:    2015-12-4 13:14
和贵璋治癌用和法浅谈
  河南中医学院教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和贵璋,出身于中医世家,从事临床及教学50余年,临证经验丰富。现将和贵璋教授运用“和”法治疗癌症的经验浅述如下。  《医学心悟》中总结 ...
分类:    2015-12-4 13:14
清骨散治瘙痒
  刘某,男,45岁,全身皮肤瘙痒,搔抓后皮肤触之有灼热感,每于午后及睌间痒剧,自觉发热,但测体温基本正常,已3个月余。其间经用葡萄糖、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苯海拉明等注射,服息斯敏 ...
分类:    2015-12-4 13:14
湿寒性颈椎病的诊治
 湿寒性颈椎病是因湿寒邪气引起发生的颈部不适,颈肩疼痛,酸胀串麻连及肩背。颈椎病有因风寒所致,有因虚所致,有风寒夹湿所致。湿寒阻阳,脉络不通,也是常见的一个证型,现将诊治心得述其要。  病因病机:寒主 ...
分类:    2015-12-4 13:13
地榆治肛肠病体会
  地榆,味苦酸,性寒,具凉血止血,消肿止痛,收敛泻火之效。《本草便读》:“沉寒凉血分,火同湿热总堪除,且能散肿疏风,疮疹常用,痔漏多宜。”《别录》:“止脓血,诸瘘。”地榆主要成分含鞣质、地榆皂甙及维 ...
分类:    2015-12-4 13:13
膏方在中医外科中的应用
  膏方进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保健医疗方法,是属中医药学中的“补法”范畴,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黄帝内经》就有“精气夺则虚”,“虚则补之”的论述,指出人体最本质的“精气”消耗后,需要扶正补虚。由于人体之 ...
分类:    2015-12-4 13:13
萆薢渗湿汤治疗银屑病
  杨志波教授系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30余载,临床擅于化裁萆薢渗湿汤治皮肤病、性病、前列腺炎等疾病,效如桴鼓。现整理其银屑病验案,管中窥豹,以飨读者。  某男,22岁,2012年6月15 ...
分类:    2015-12-4 13:13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最早见于《伤寒论》,为少阳病之良方,临床应用疗效显著非常广泛。少阳病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为主证。本证为邪入少阳经,位居于半表半里,正邪纷争,外与阳争 ...
分类:    2015-12-4 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