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疾病
订阅

疾病

芍药甘草汤加味 帮助老人“去拐杖”
【食材】白芍、甘草各20克,伸筋草、木瓜、炮附子各10克,紫苏梗6克。 【做法】将上述药材用水煎服或代茶饮均可。 【外公问诊记】去年冬天的一个上午,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太太拄着拐杖来到外公诊所,老人家的年纪虽 ...
分类:    2015-12-4 05:47
阴虚臌胀误治举隅
臌胀之治,首先宜细辨寒热虚实。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本病呈现虚证者,以虚寒者为多,多采取温补脾肾、化气行水之法。然验之临床,阴虚膨胀并非罕见。若辨证不清,误用渗利之剂,或治不得法,必 ...
分类:    2015-12-4 05:47
桃仁承气汤治齿衄、泌尿系结石及动脉栓塞
桃仁承气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方中取大黄之苦寒荡实除热,芒硝之咸寒入血软坚,桃仁之辛润破血消瘀,甘草之甘缓缓和药势,诸药共成荡实通瘀之缓下剂。  本方为膀胱腑证蓄血而设,病乃邪热入里与血搏结所致。 ...
分类:    2015-12-4 05:47
益气养阴法为主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因体内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细胞代谢作用缺陷引起的葡萄糖、氨基酸及脂肪代谢紊乱的综合征。临床表现有多尿、多饮、多食、形体消瘦、疲乏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常见的并发症及伴随症有急性感染、 ...
分类:    2015-12-4 05:47
李寿庆主任医师方证对应治便秘
鄂尔多斯市中医院李寿庆主任医师,五世业医,临床推崇医家多为张仲景、叶天士、龚延贤、张锡纯,喜读中医经典医籍,如《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叶天士医案》《寿世保元》。擅长治疗脾胃病以及疑难杂症,现举 ...
分类:    2015-12-4 05:47
治慢性胃病 补虚通滞 以润为降
?滞损交夹是慢性胃病具有共性的核心病机。故治疗理虚滋胃补脾气;开痞除满调气机。 ?沈舒文治胃病养阴重于补气,胃病虽脾与胃同时受病,然阳明胃腑阳气隆盛,邪滞于胃最易化热,化热则伤阴,胃阴虚多于脾气虚,用药 ...
分类:    2015-12-4 05:46
张学文治颈动脉硬化斑块经验
西医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一种大中动脉退行性、增生性、全身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弹性减低的原因,是各种心脑血管病的前驱因素和重要病理环节,颈动脉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危险 ...
分类:    2015-12-4 05:46
脾肺肾并重治间质性肺炎
张某,男,66岁。2014年9月30日初诊。患者患间质性肺炎5月余。5月前感冒后,自觉胸闷,气短。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间质性肺炎。入院治疗后,胸闷明显缓解。气短未改善。现气短,活动后喘,咳嗽,痰白黏,舌体胖大 ...
分类:    2015-12-4 05:46
治慢性咽喉疾病宜辛凉复辛温
咽喉炎为上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见的疾病,患者往往表现为咽部不适(异物)感,急性发作时因咽喉刺激,频繁咳嗽,此病常迁延月余,甚至数月难愈而成慢性,若遇外感或起居不慎或烟酒刺激则病情加重,咽痛咽痒,如鲠在喉, ...
分类:    2015-12-4 05:46
十剂小柴胡汤 治愈顽固性咳嗽
久咳不愈,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质量,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顽固性咳嗽。该症的诊断尚无绝对标准,通常指无明显肺部体征、病程超过3周之咳嗽。由于该症病因多,病机不十分明确,故治疗效果大多不尽人意,以致求 ...
分类:    2015-12-4 05:46
胡家悌从胆论治肠胃病经验
胡家悌主任医师,业医三十余年,学验俱丰,善治疑难杂证,治疗肠胃病多从胆论治,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现结合病例讨论如下。1 返流性食管炎(嘈杂)案1:胡某,男,44岁,干部,1995年6月20日就诊。  患者1周来, ...
分类:    2015-12-4 05:46
五苓散加味治疗产后尿潴留
近5年来,笔者用五苓散加减治疗产后尿潴留1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均系产后不能自行排尿,经热敷、导尿或注射新斯的明后,仍不能自排小便且持续24小时以上者。病程:2天~6天。产程情况 ...
分类:    2015-12-4 05:45
湿疹汤治疗湿疹50例
笔者用自拟湿疹汤治疗湿疹,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  50例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最小者3岁,最大者60岁。均有反复发病史。2 治疗方法  湿疹汤方药组成:山药、薏苡仁、白鲜皮、地肤子、连翘、荆 ...
分类:    2015-12-4 05:45
养胃阴法治疗萎缩性胃炎
近几年来,笔者应用养胃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兹介绍如下。1 辨证要点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上腹疼痛、食欲不振、胃部饱闷、贫血、消瘦,舌干苔少无津,脉细或弦,无力。中医辨证 ...
分类:    2015-12-4 05:45
李培生辨治冠心病的经验
冠心病,以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为临床特点。隶属于中医胸痹、心痛、心悸等范畴,多由阴阳气血失调及寒凝、热结、痰阻、气滞、血瘀等因素引起。笔者侍诊于李培生教授左右多年,尝见李老采用辨证论治或辨证与 ...
分类:    2015-12-4 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