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疾病内科
订阅

内科

合方治愈百合病
百合病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嗅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 ...
分类:    2015-12-4 02:21
咳喘治验
张某,54,男,工人,5月中旬应诊,咳喘每于每年6月-8月发生,时间都在凌晨3-5点发生,持续10多年,每年5月开始吃药,已成规律。察:虽舌大,红,少苔,但水津满布,脉:沉玄,微滑,体胖,面浮肿,吐痰白色,质粘如 ...
分类:    2015-12-4 02:21
旋覆代赭汤治疗嗳气医案
《伤寒论》第161条说:“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旋覆代赭汤方: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从条文 ...
分类:    2015-12-4 02:20
射干麻黄汤方证治疗多年顽咳医案
射干麻黄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原文主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一般认为外寒内饮,寒饮伏肺是本方证病机所在。《方函口诀》云:“此方用于后世所谓哮喘,水鸡声,形容哮喘之呼吸也。” ...
分类:    2015-12-4 02:20
试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兼谈柴胡证与少阳病的区别
●少阳病是一个病,多为外邪侵犯少阳,邪在半表半里,枢机不利;柴胡证是专指小柴胡汤证,多是由太阳病或其他病变演变发展而来。●“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这段话主要是针对少阳病与其他经 ...
分类:    2015-12-4 02:20
六味小柴胡汤治多年顽咳体会
六味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甘草、干姜、五味子组成,出自《伤寒论》第96条小柴胡汤方后加减法,因其为小柴胡汤的加减方,且由六味药物组成,故称之为“六味小柴胡汤”。笔者用之治疗外感发热、急慢性支气管炎 ...
分类:    2015-12-4 02:20
重用威灵仙治疗咳嗽、梅核气及输尿管结石
威灵仙,性温,味辛、咸,归膀胱经。其性猛善走,通行十二经脉,临床主要用于祛风湿、通经络、消骨哽。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威灵仙含白头翁素和白头翁醇、皂甙等,具有镇痛、松弛平滑肌作用。笔者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应用 ...
分类:    2015-12-4 02:20
顾植山治疗心脏病验案赏析
 顾植山,安徽中医学院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  2009年4月11日接诊患者陈某,女,69岁。心慌心悸年,彩超提示:左心房稍、三尖瓣返流、肺动脉高压、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西医诊断为:冠心病、 ...
分类:    2015-12-4 02:20
药穴双调老年退化性疼痛
我看过一份医学报道,说现在我国65岁以上的老人中约有80%的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这些疾病会诱发慢性非恶性疼痛。门诊和生活中,我也经常会发现一些老年朋友长期被疼痛困扰,有的已经疼痛了半年多,有的甚至持续 ...
分类:    2015-12-4 02:20
邱祖萍应用附子经验探析
南通市名中医邱祖萍主任,系国家中药工程中心兼职研究员、江苏省痛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医30余年,擅治疑难病证,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对先生运用附子的经验有所领悟,今不揣愚陋,介绍如下。 1.热证、阳证不避 ...
分类:    2015-12-4 02:19
张石顽用猪肤汤治发热咽痛误治案
猪肤汤证 张石顽医案:治一人。素禀阴虚多火,且有脾约便血证。十月间患冬温,发热咽痛,医用麻仁、杏仁、半夏、枳壳、橘皮之类,遂喘逆倚息不得卧,声飒如哑,头面赤热,手足逆冷,右手寸关虚大微数,此热伤手太阴 ...
分类:    2015-12-4 02:19
马培之治癌析要
晚清名医马文植(1820~1903年),号培之,晚号退叟,为孟河流派之中坚。贯通各科,尤擅疡科。笔者谨据马培之外科医案,以统计学方法,试析其治疗癌症的经验与特点。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马培之外科医案》、《 ...
分类:    2015-12-4 02:19
颜亦鲁运用古方治脱发、甲亢及鼻渊秘法
颜亦鲁(1897年~1991年),江苏丹阳县人,现代著名中医学家。颜氏自幼体弱多病,遂有志于歧黄之术。薪传舅家名医魏东莱,复从学名医贺季衡,学成后悬壶乡里,屡起沉疴,医名远扬,深受群众爱戴。1956年奉命调宁,先后 ...
分类:    2015-12-4 02:19
朱良春治疗胃下垂对药的临床经验
朱良春老师“对药”临床经验,笔者已经整理发表了“顽痹诸症、慢性肾炎、心脏诸疾、燮理阴阳治杂病、肾盂肾炎治疗特色”等,今整理朱师治疗胃下垂的用药经验和特色,以飨同道。 1.辨病用药合辨证分型溯源用达药 朱 ...
分类:    2015-12-4 02:19
刘渡舟教授应用平胃散的经验
平胃散首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用于治疗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 ...
分类:    2015-12-4 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