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丝虫病的治疗方法
2015-12-22 23:10| 发布者: 羡煞卐旁人| 查看: 8| 评论: 0
一种疾病我们不仅要及时发现也要采取正确方法及时治疗,否则会给人体造成极大地伤害,那么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深入看一下胸部丝虫病的治疗方法吧。 1.病原治疗 (1)乙胺嗪:对丝虫的成虫及微丝蚴均有杀灭作用,其疗效对马来丝虫病较胸部丝虫病优,但不良反应前者较后者重。口服后在肠内迅速吸收,在体内代谢,几乎全部由尿排出。服药1 剂48 天后血中已难觅乙胺嗪的踪迹。其远期疗效较近期疗效佳。剂量及用法: ①用于治疗马来丝虫感染者:成人1.5 g 睡前顿服;或0.75 g,1 次/d,连服2 天;或0.5 g,1 次/d,连服3 天。 ②用于治疗胸部丝虫感染者:成人每天午后服1.0~1.5g,连服2~3 天,总剂量为3.0g 或每次0.2g,3 次/d,连服7 天。后者对杀灭成虫较为可靠。 ③间歇疗法:治疗胸部丝虫感染,每次0.5g,每周1 次,连服7 周。治疗马来丝虫感染每次0.3g,每周1 次,连服6 周。以上乙胺嗪治疗不论血中微丝蚴转阴与否,均需连续治疗3 个疗程,每疗程间隔1~2 个月,对微丝蚴仍未转阴者,应继续治疗。乙胺嗪药物本身不良反应轻微,大剂量时偶有恶心、呕吐、头晕、失眠等。治疗期间由于大量杀灭丝虫成虫及微丝蚴,故可出现畏寒高热、头痛、全身肌肉疼痛、皮疹,甚至喉头水肿等过敏反应。偶亦可有肝脾肿大疼痛、血尿、蛋白尿,过敏反应多在服药后6~8h 出现,抗组胺药、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等可治疗或减轻反应。 (2)左旋咪唑:对班氏及马来丝虫病均有近期疗效,但远期疗效较差,剂量每天200~250mg,分2 次口服,连服5 天,如每天400mg,则连服3 天。治毕微丝蚴阴转率达90%以上,但4 个月以后微丝蚴阴转率明显下降。如与乙胺嗪联用可加强疗效。不良反应较乙胺嗪大,主要是发热、头痛、四肢酸痛、乏力等,发热一般在39℃以下,热程2~3 天,停药后消失。 (3)呋喃嘧酮:1979 年由我国合成,对胸部丝虫成虫及微丝蚴均有显着的杀灭作用。剂量每天20mg/kg,分2~3 次口服,7 天为1 个疗程,其不良反应与乙胺嗪相仿。 |
上一篇:下肢明显水肿要当心乙肝下一篇:如何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