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血液传染病 查看内容

血液传染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疾病 >> 传染病 >> 血液传染病

小儿疟疾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方法

2015-12-22 23:26| 发布者: 岳光| 查看: 6| 评论: 0

小儿疟疾是一种在夏秋季节经常会见到的一种疾病,传染性强,对于小儿的危害性大。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小儿疟疾,减少对其的认识误区,所以下文对于小儿疟疾做了简单地介绍,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小儿疟疾
小儿疟疾是疟原虫经按蚊叮咬而传播。临床以阵发性高热、寒战、出汗、脾肿大、贫血为主要表现。我国近年来大规模地进行防治工作,发病率已较前大为降低。
二,小儿疟疾的临床表现
1.潜伏期,间日疟为10~12日,三日疟为14~25日,恶性疟为9~16日。潜伏期的后期可有微热、精神倦怠、四肢和背部酸痛等前驱症 状。
2.发作周期间日疟和卵形疟为隔日发作一次,三日疟每隔2日发作一次,恶性疟的热型多不规则或呈弛张型。小儿年龄越小,症状越无定型,到 5~6岁以后表现和成人疟疾相似。
3.典型发作最先出现寒战期,患者突觉寒冷、发抖,面色苍白,脉搏细数,常有恶心、呕吐,持续约20~30分钟。 继之为发热期,体温升高达40~41℃,口渴、头痛,脉速而饱满,全身酸痛,持续4~8小时。然后转为出汗退热期,全身大汗淋漓,体温骤然下降,全身顿觉 舒服且疲乏。发作日久可出现贫血、脾大。
4.恶性小儿疟疾由恶性疟原虫引起,病情凶险。除寒战、高热外,根据疟原虫侵犯部位临床可分为脑型(表现为剧烈头 痛、躁动不安、昏迷、谵妄、惊厥、瘫痪、反射亢进、脑膜刺激征和脑病),胃肠型(表现为呕吐、腹泻和剧烈腹痛),肾功能衰竭型(表现为进行性少尿、无 尿及尿毒症),黄疸弛张型(表现为弛张热、黄疸、呕吐胆汁、贫血、肝肿大、昏迷)和休克虚脱型(表现为体温不升、手足厥冷、血压下降、脉细 数)。
疟疾疾病是人们难以忘却的疾病,患上疟疾的影响只有疟疾患者内心知道,患上疟疾的话应该其中的预防事项,疟疾的处理方法是很多的,疟疾患者要注意选择。
5.小儿疟疾急性发作无定型,寒战期仅有四肢冰冷、脸色苍白、口唇紫绀。发热期虽有高热,但仍四肢冰冷。常伴有呕吐、腹泻。退热期大汗少见。 贫血发展快,脾肿大明显。但一经治疗即可迅速恢复。
6.先天性疟疾母亲产前感染疟疾,待新生儿生后5~6天内发病,血中可找到与母亲一样的疟原虫。 病死率高。
三,小儿疟疾的预防
( 一)控制传染源治疗现症患者及抗复发治疗。小儿疟疾流行季节可集体服药预防。建立疫情报告制度。
( 二)消灭蚊虫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同时加强个人防护,用蚊帐、防蚊油或蚊香。
( 三)预防服药对高疟区居民或外来人员定期服用药物。
疟疾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患上了疟疾病人需要考虑多种条件,及时的对疟疾的症状进行一下好的了解,疟疾病人要及时的对症状进行一下全面的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