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消化道传染病 查看内容

消化道传染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疾病 >> 传染病 >> 消化道传染病

细菌性痢疾疾病的预防保健

2015-12-22 23:48| 发布者: 流年无殇| 查看: 10| 评论: 0

细菌性痢疾是令人感到畏惧的疾病,这样的疾病虽然不是什么要命的大病,但是疾病的发生给我们患者带去的痛苦折磨确实难以忍受,很多患者在患有疾病之后饱受折磨并不知道该如何做好治疗,为了帮助大家有效远离细菌性痢疾疾病,下面小编来介绍细菌性痢疾疾病的预防保健。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痢疾),是夏季较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其他季节亦可发生,并且全国各地均可发生。引起菌痢的病原体为痢疾杆菌,此种细菌不仅广泛存在于土壤之中,也常可污染水果、蔬菜甚至水源。苍蝇在传播菌痢方面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痢疾杆菌经口进入人体,主要破坏结肠的构造,形成所谓化脓性溃疡性结肠炎,引起发热、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如果痢疾未能得到及时、彻底的治疗,便可由于痢疾杆菌长期在体内寄生,症状持续不断,病情多有反复而形成慢性菌痢。多数急性菌痢经过合理治疗,可在1周左右恢复健康,较少出现其他合并症。但急性菌痢病例中个别可为中毒型,简称“中毒痢”,它来势凶猛,常可导致呼吸、循环功能的衰竭,继而危及生命。此种情况多发生于2~7岁平素健壮的小儿以及一些青壮年患者。
一旦出现痢疾样症状,切忌自行服用效果不确切的药物或者采取不用药治疗而“抗一抗”的做法,应当立即到正规医院就医。多数病例可通过粪便常规检查等手段得以确诊。经过口服抗菌药物,必要时通过静脉输液补充大量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病情往往在数日后即见好转。
如果患者(特别是小儿)起病甚急,突然出现高热、寒战(个别可无发热表现),数小时内出现血压下降、四肢发凉、反复惊厥、意识不清等症状时,即应考虑为中毒痢,这类患者不一定有频繁的脓血便,所以不能因为“没有腹泻”而排除中毒痢的诊断和治疗,对此类患者必须争分夺秒地送医院治疗。在经过抗休克、降低颅内压、防治脑水肿等综合治疗,多数可在数日内恢复。一般临床上将中毒痢区分为休克型、脑水肿型和混合型,是依据发病后主要影响到人体正常功能的某一方面而言。休克型主要影响到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以低血压、休克、肾功能变化为主;脑水肿型主要导致颅内压增高,甚至形成脑疝;混合型则兼有两者的表现,为临床最为凶险的一种。
如前所述,如果往年曾患痢疾但未经彻底治愈,亦可每于抵抗力下降之时重新发病,也就是常说的慢性菌痢。慢性菌痢既可表现为长期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的所谓“慢性迁延型”,亦可表现为再次突然发病的“急性发作型”,而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仅能在粪便中查到痢疾杆菌的则属于“慢性隐匿型”,这是该病重要的传染源。
关于细菌性痢疾患者的预防保健措施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因为这样的疾病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人们能够了解预防保健措施可以帮助人们有效远离细菌性痢疾疾病,愿每个人都能够在生活当中合理膳食养成规律性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