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有妙方
2015-12-23 01:07| 发布者: 流年无殇| 查看: 1| 评论: 0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猪头肥”,多见于儿童,也偶见于成年人。一般患过此病的人痊愈后,便具免疫力,但也有少数人会再患此玻本病的特点是,患者腮部红肿胀痛,当进食咀嚼时,腮部的酸痛尤其明显。 临床上将本病分为风热外感型和热毒炽盛型两个类型,患者可根据各型的症状特点,辨证治疗。 一、风热外感型: 这种类型与感冒有些相似,症见头痛,发热不高,多在37.5℃~38.5℃之间,有的还可有喷嚏、流涕,腮部肿胀酸痛,进食咀嚼均感腮部有十分难受的酸痛,舌质红,舌苔多呈薄黄,脉多浮数(即轻轻一按即可感到脉博跳动且跳动很快)。 治疗应清热解毒,透表散结。 可用:薄荷5克(后下),连翘12克,土金银花15克(即本地出产的金银花),玄参12克,夏枯草15克,虎杖12克,荆芥6克,板蓝根25克,牛蒡子9克,黄芩8克,黄柏6克,甘草6克。 加水煎成400毫升,日分2次温服,可连服3~4剂。 配合药物外敷,有助于提高疗效。 可用黄柏粉6克,青黛粉4克调匀,加入食醋调成糊状外敷腮部肿痛处,只要皮肤不敏感,可连敷8小时~10小时。 休息3~4小时换药再敷。 在农村可用新鲜仙人掌去刺,洗净捣烂外敷,疗效也相当好。 若无仙人掌,也可用蓝靛外敷。 二、热毒炽盛型: 除腮部肿大较为明显外,腮部胀痛明显,稍为轻触即感疼痛。 进食咀嚼吞咽均感艰难,咽喉部红肿,大便硬结不畅,小便短且黄,舌质红,舌苔黄厚,脉弦数(如按琴弦,且脉搏跳动快)。 治疗时应当荡涤热毒,消肿软坚。 可用:黄芩12克,胡黄连8克,黄柏6克,蒲公英32克,马勃4.5克(布包煎),生蒲黄3.3克(布包煎),夏枯草18克,柴胡6克,玄参12克,牛蒡子10克,甘草6克。 加水煎成400毫升,日分2次温服。每天1剂,连服3天。 流行性腮腺炎多发生于冬春季,一般预后良好,但如不及时治疗,也可并发脑膜炎,青少年可并发睾丸炎。中药对本病有很好的疗效,只要辩证正确,及时治疗,可以治愈。 |
上一篇:百日咳的护理及预防有哪些?下一篇:小儿麻疹并发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