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的早期症状
2015-12-23 02:42| 发布者: 亮黑亮黑| 查看: 11| 评论: 0
乙脑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简称,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染。该病易侵犯10岁以下儿童,特别是3至6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但近年来青壮年、老年人发病的也不少。 受到乙脑病毒感染者,约两周左右突然发病。主要的症状有发烧、头痛、呕吐、嗜睡、全身不舒服,有些病儿会烦躁不安。发病3—5天后,病人出现高烧,体温很快就会升到39℃—40℃。头痛往往是病人最先出现的症状,病情严重的人,脖子根发硬。病人逐渐出现意识障碍,轻的病人仅有嗜睡,病情重的则神志不清,甚至出现昏迷。其病死率在3%—10%。如果能够度过这段最艰难的日子,病人就一天天地好转,通常在两周左右完全康复。重症病人虽然治好了,但是由于脑组织坏死,可能遗留一些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语言不清、手或脚瘫痪、经常抽风(癫痫)、精神不正常等。 正像其他病毒引起的疾病一样,乙脑还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因此,应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常见的早期症状有以下三点: 1、突然发烧。患者起病急骤,体温迅速上升至39℃以上,且持续不退。 2、剧烈头痛。多数患者伴有剧烈头痛,烦躁不安,患儿则啼哭不止。 3、喷射状呕吐。由于颅内压增高,患者可出现与饮食无关的喷射性呕吐。 这三大症状,因在发病初期即可出现,故被医学专家称为乙脑的三大早期信号。因此,在流行季节,一旦发现这些信号,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
上一篇:婴儿脑膜炎影响其少年期行为下一篇:乙脑疫苗接种反应及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