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头颈部肿瘤 查看内容

头颈部肿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疾病 >> 肿瘤 >> 头颈部肿瘤

形成动脉瘤的因素是什么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2015-12-5 05:51| 发布者: 岚峰pisces| 查看: 13| 评论: 0

  动脉瘤在生活中出现的几率还是相当高的,很多人恐惧这种疾病,就想知道病因,进行预防。那么,形成动脉瘤的因素是什么?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形成动脉瘤的因素是什么?
  (1)动脉硬化:动脉壁发生粥样硬化使弹力纤维断裂及消失,削弱了动脉壁而不能承受巨大压力。硬化造成动脉营养血管闭塞,使血管壁变性。40~60岁是动脉硬化发展的明显阶段,同时也是脑动脉瘤的好发年龄,这足以说明二者的相互关系。
  (2)感染: 感染性脑动脉瘤约占全部脑动脉瘤的4%。身体各部的感染皆可以小栓子的形式经血液播散停留在脑动脉的周末支,少数栓子停留在动脉分叉部。颅底骨质感染、颅内脓肿、脑膜炎等也会由外方侵蚀动脉壁,引起感染性或真菌性脑动脉瘤。感染性脑动脉瘤的外形多不规则。
  (3)创伤:颅脑闭合性或开放性损伤、手术创伤,由于异物、器械、骨片等直接伤及动脉管壁,或牵拉血管造成管壁薄弱,形成真性或假性脑动脉瘤。
  (4)其他:此外还有一些少见的原因如肿瘤等也能引起脑动脉瘤。颅底异常血管网症、脑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发育异常及脑动脉闭塞等也可伴发脑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颅内动脉瘤病人发生了蛛网膜下腔出血应早期手术(夹闭瘤蒂或栓塞动脉瘤),术中采取保护脑的措施(甘露醇,巴比妥类药,异氟烷),术后扩容治疗,目前对于脑前半循环动脉瘤及后半循环的动脉瘤,椎基底动脉连接部动脉瘤,小脑前下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手术,而对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第一部分的动脉瘤多等待其神经症状改善及稳定后再手术。
  麻醉多用全身麻醉,麻醉前予镇静剂及止痛剂,对于巨型动脉瘤或复杂的动脉瘤,特别是基底动脉动脉瘤,有人主张在深低温下停止血液循环,并用巴比妥类药物保护组织。
  必要的器械有手术显微镜,显微手术器械,双极电凝器,无损伤性临时血管阻断夹,以及各种不同形状,角度,大小的动脉瘤夹,动脉瘤夹应光滑有弹性,无裂纹,有槽,强度可靠,既能造成内膜一定的创伤使之粘连紧密,又不会夹断或划破管壁;既能开闭自如,又能长久固定在夹闭位置上,不因动脉搏动而移位,脱落或断裂,夹持要细巧,有各种角度,易于开合。
  造成动脉瘤的病因有很多,我们要全面的进行认识,做好平时的预防措施,积极地预防动脉瘤,防止这种疾病发生危害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