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大医院线
›
中医外科
›
四法入“静” 精神养生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四法入“静” 精神养生
[复制链接]
612
|
6
|
2013-1-23 15: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四法入“静” 精神养生
中医非常重视精神保健,视其为身体保健的核心。精神保健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只有精神愉快、无忧无虑,其他保健措施才会有效。
“静则寿,躁则夭”。心平气静则长寿,心浮气燥则夭亡。在当今社会,“静”的含义则是让人有张有弛,劳逸适度,达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境界。如果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可使人逐步达到“静”的状态,保持精神健康:
对人生的认识 世间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人也不例外。人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两面性,一方面作为自然界的人,人具有其他生物的共性,如“生老病死”的规律,这是最基本的。但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的人,人生是有价值的,人应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就是在人生态度上的一张一弛。
对人性的认识 任何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无限把握未来”的愿望。处于两个极端的人即条件最好的和条件最差的人,这种需求更迫切;中间部分,即条件不好不坏的人,这种需求较平淡。从比较消极的角度来看,求“静”的方法,就是“知足常乐”了。
那么,从积极的角度如何把握未来呢?要把握自己的未来,益寿延年,只能以德为本,助人为乐,遵纪守法,否则前途未卜,难以为继,更谈不上“心平气静”了。
对人性的认识,再进一步讲,就是三字经所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越接近于本性的“善”,心情才越能接近于“静”的境界,所以向善的修养必不可少。
对文化的认识 对于不同的人,世界呈现不同的面貌,在精神贫乏者眼里,世界也是贫乏的。人不仅需要物质方面的追求,也要有社会文化方面的理想。这是由于精神文化上的成熟和自觉,而这种成熟和自觉恰恰是通向“心静”境界的桥梁。
对于处世方法的认识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斗争和矛盾,只有沉着应对、妥善处理、随机应变才能处于主动地位,心才能“静”下来。唯有在方法上后发制人,处处主动,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而无忧无虑。
精神保健的内容不仅仅是一个“静”字所能概括,还包括文化、道德、信仰等多个方面,在此只是浅谈一管之见,抛砖引玉,共同探讨,齐登寿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向肥妓
|
2014-5-2 10: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你说你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改英雅
|
2014-9-15 20: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小李飞刀
|
2015-3-15 16: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 收益 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泉欣献
|
2015-9-4 07: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ueez2304
|
2016-3-22 12: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赐你一双翅膀,就应该被红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rgoj7938
|
2016-8-26 23: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支持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美容之声
中药方剂
暧昧人生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内科
中医外科
中医妇科
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