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大医院线
›
中医妇科
›
月经不调等4种妇科病一定要看中医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月经不调等4种妇科病一定要看中医
[复制链接]
421
|
2
|
2013-3-15 10: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月经不调等4种妇科病一定要看中医
导语:妇科病是每个女性都可能面对的病症,据调查,我国90%的已婚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妇科病症术来治疗,可结果往往是一再复发,有的还留下严重的后,因此妇科病的治疗也成为每个女性非常关注的问题。
除了一些病理变化明显、器质性的妇科病,如:卵巢囊肿过大、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适合切除外,很多妇科病如: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症、习惯性流产、多发性子宫肌瘤、初期卵巢囊肿等,中医却有独到见解。以下4种妇科病中医治疗效果更佳!
月经不调最好看中医
一、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血量、血色、经质等某一方面超过正常范围所出现的症候,表现为月经提前、月经延迟、月经不准、月经过多或过少等。西医治疗月经不调。如果症状严重,单纯止血效果不佳时,一般选择激素疗法,做人工周期或激素替代来缓解或改善症状。目前来说,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相关妇科疾病,有些女性不能接受,因为惧怕性激素用多了,人会发胖,另外还有长斑的可能等等。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往往先采用周期疗法,减少出血量,再调节卵巢的功能,根据女性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的气血阴阳情况来调节,如果能够坚持,用中医治疗效果更好。
二、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主要症状是下腹隐隐作痛,并有坠胀感,腰酸痛,月经期加剧,经量多,经期延长等。一般的消炎镇痛药难以奏效,而用中医治疗,能收到较好效果。
三、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乳腺囊肿等疾病跟卵巢功能好坏有一些关系,但总体来说,这个病是个外科病。如果是比较平和的增生,外科医生不建议手术的情况下,可以用中医调理。增生的患者一般还伴有月经不调,中医可以通过改善月经来改善增生的情况,至少可以做到不疼痛,抑制肿块生长。
四、更年期综合征
妇女在45~55岁这段时间,有些人会出现经期不准、经量改变、潮热盗汗、头昏心悸、失眠烦躁等症状,这种表现称为更年期综合征。西医治疗往往疗效欠佳,而中医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对症下药,常常收到满意的效果。
汤药疗效更好
Tips:中医专家4个贴心大嘱托
1、切不可随便吃中成药。中成药是药品而不是保健品,所以不能乱吃。比如说,乌鸡白凤丸是偏热偏温的药,如果你的体质恰巧是寒性体质,则可以吃一点,如果你是热性体质,吃它就不一定合适,六味地黄丸则是滋阴补肾的药,如果你是阴虚患者就好,实性、热证、阳虚患者就不见得合适。
2、汤药疗效更好,成药的安全性毋庸置疑。许多中医院都有提供代煎药的服务,于是,有人就认为中药汤剂比成药更好。汤剂和成药到底哪个更好,其实,各有千秋。成药的优势在于方便,安全性更好,因为一个成药上市是需要许多权威部门检测把关的。而汤药,它是医生根据不同病人的身体情况做出的个性化的判断、对于过敏体质的女性,中医则应该首选合适的中成药服用。
3、体质是中医“索引”。要想调理身体必须让医生帮你判断你是属于哪种类型的体质。“体质”在中医中很重要,它好比你健康的“索引”,吃什么药吃什么食物,都要从你的体质出发来进行判断选择。
4、食疗也需辨证对症。阴虚、肝旺的,可以吃些莲子、百合、海参、燕窝。肾阳虚的女性则可以吃些羊肉、鹌鹑蛋、小海米,脾虚湿气比较重的女性可以吃冬瓜、山药、薏米等,绿豆粥则对解毒有很好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胡来元
|
2013-11-1 11: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治疗妇科病,效果显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yongkang3214
|
2016-11-30 18: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来形容楼主您帖子的精彩程度都是不够的,都是虚伪的,所以我只想说一句:您的帖子太好看了!我愿意一辈子的看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中药方剂
针道天下
美容之声
wqvbkb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内科
中医外科
中医妇科
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