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大医院线
›
中医内科
›
甲亢妇女怀孕有众多不利因素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甲亢妇女怀孕有众多不利因素
[复制链接]
525
|
2
|
2013-5-16 10: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AMI导融共振治疗仪治疗原理
AMI导融共振甲状腺治疗仪机理,利用低、中频脉冲电流作用于甲状腺而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脉冲导融治疗仪同时具有强大的药离子导入功能,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将药物大剂量地直接;靶向导入;甲状腺组织,使仪器的治疗功能与药物的功效同时发挥,使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AMI导融共振治疗仪,具有疗程短、疗效好,安全无痛苦、无副作用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甲亢
患者怀孕要谨慎
甲亢患者怀孕要谨慎,济南泉城医院专家介绍甲状腺机能亢进是一种基础代谢紊乱造成的疾病。患者可出现:心慌、心动过速、气短、多汗、怕热、食欲亢进、神经过敏等症状。
甲亢患者初期,雌激素分泌过多,子宫内膜对雌激素的反应强,子宫内膜增生,表现为月经过多,过频,甚至发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随着甲亢病程的发展,两个轴系都受到反馈抑制,卵巢激素的分泌和代谢受到阻滞,分解、灭活和清除过程加快,子宫内膜便逐渐退化,萎缩,引起月经稀发,经血量减少直到闭经。甲状腺机能亢进轻症可能不影响排卵,因而可能妊娠。重症者约90%无排卵, 自然不能怀孕。
济南泉城医院专家指出:甲亢妇女怀孕是危险的,对母婴均不利。从优生角度考虑,患甲亢时不要怀孕,待甲亢治愈,再怀孕也不迟。如果特殊因素轻症甲亢患者必须在甲亢未治愈前妊娠,必须在妇科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并随时做好人工流产的准备。
甲亢妇女怀孕有众多不利因素和危害。
1、一旦甲亢患者妊娠,很容易发生流产、死胎、早产现象。流产率高达26%,早产率为15%。明显高于正常妇女。妊娠会加重甲亢患者的生理负担,使其甲亢症状加重,恶化孕妇的病情。
2、无论甲亢或甲低,病情轻者均不影响怀孕,但其流产或死胎率较高,病情严重的男性患者可出现性欲减退,阳痿,精子数目减少及不育,女性患者甲低时多为月经过多、过频。如不治疗, 也可导致不孕。如果孕妇发生了甲状腺低下症,这时胎儿的影响比患甲亢更大,胎儿的流产率和围产期死亡率增高。
3、甲亢妇女不易受孕,即使怀孕后流产率也颇高,只有少数轻度患者能足月分娩。病程中的饮食需注意低碘,高能量,高蛋白,在确保母婴营养的同时防止病情加重。
4、一旦怀孕,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病率比正常妊娠组高10倍,可能诱发甲状腺危象,威胁病人生命。如果孕妇在妊娠期间必须服用抗甲状腺药物,这样会抑制胎儿的甲状腺功能,因而造成胎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甲低),导致出生后的呆小症。如果妊娠中采用了放射性碘来治疗甲亢,则这个胎儿会因为接触过多放射线的影响,造成严重后果,应终止妊娠。
5、重度或久治不愈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人,不宜怀孕,一旦怀孕,应作人工流产术。甲亢病人如妊娠,应列为高危妊娠,于妊娠全过程中应在产科及内分泌科共同监护下度过孕产期。如果您想亲自观看医院康复案例,请您登陆医院网站
济南泉城医院先进设备的引进,更加巩固了医院对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成果。通过传统中医学的临床实践和先进设备的辅助治疗,泉城形成了一套治疗甲状腺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根据同病种不同类型、不同阶段具体分析具体治疗,为广大患者提供了非常过硬的硬件支持。
春季作为甲状腺病症高发季节,为保证山东地区广大患者能得到国内最先进的诊疗,济南泉城医院邀上海甲状腺领域知名专家张建华教授、协同本院王金凤主任联合坐诊,开展近年来规模最大的 一次专家会诊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cvxdo
|
2015-11-29 23: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只要在楼主的带领下,论坛就有希望了。我的内心再一次沸腾了,我胸腔里的血再一次燃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ritabttrzun
|
2019-8-16 02: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很好,非常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走进中医
杏林杂谈
中医妇科
美容之声
肝病治疗中心
yglzx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内科
中医外科
中医妇科
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