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大医院线
›
中医儿科
›
宝宝上火了 要怎么办?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宝宝上火了 要怎么办?
[复制链接]
1221
|
6
|
2013-9-23 11: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美赞臣奶粉专家挺很多妈妈反映,宝宝爱上火。有些妈妈为了防患于未然,每日喂宝宝清火宝等清火食物,殊不知,清火食物也要对症食用。
左小霞指出,长期食用奶粉、鲜奶等高热量食物的宝宝,有时乳食搭配失调、喂养不科学等诸多原因,引起消化不良、回乳、腹胀、厌食、小便短赤、便干或便秘、眼屎多、口干口臭等婴幼儿“上火”现象时,美赞臣奶粉专家建议,可以用清火宝,但若是日常防范宝宝上火,学会正确调理宝宝的饮食才是正确选择。
预防上火更宜饮食调理
那么,到底该如何调理才能科学预防宝宝上火呢?左小霞建议,从主食方面来看,给宝宝多喝粥能有效预防上火。当宝宝能喝粥以后,妈妈可以逐渐给宝宝添加各种粥,如红薯粥、绿豆粥、南瓜粥、蔬菜粥、小米粥等,这些食物中的纤维素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减少便秘发生。
此外,还要给宝宝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美赞臣奶
粉专家指出,当宝宝6个月以后,各种辅食就该纷纷登场,果泥要成为宝宝每天的必吃食物:苹果可用勺子刮成泥状,直接给宝宝吃;香蕉具有润肠的效果,可以用勺背碾成泥,给宝宝吃。此外梨、橙子、西瓜、葡萄等等,都可以成为宝宝的美味。注意适当增加西瓜、梨、柚子、椰子、山竹等寒性水果及苹果、葡萄、柳橙、木瓜、草莓、樱桃、桑葚等平性水果的摄入。做菜时注意增加莲藕、百合、梨等以水煮服或稀饭煮食疗效最好;萝卜以青萝卜疗效最佳,可做萝卜汤喝。
给宝宝多喝水也是预防上火的关键。宝宝早上起来就给喝些白开水,这样可以补充晚上丢失的水分,清理肠道,排出废物,唤醒消化系统及整体机能的恢复,清洁口腔等。半小时后再喝奶或吃主食,吃完后再喝几口水以清洁口腔。美赞臣奶粉专家表示,有些宝宝不爱喝白开水,也可以喝些果汁。如胡萝卜、苹果、梨等切成小块,放水中煮开,凉温后给宝宝喝。不同的味觉体验,也会让宝宝喝进的水多。
美赞臣奶粉专家提醒,预防上火,还要让宝宝少吃上火的食物,如巧克力、花生、炸鸡、炸薯条等,减少龙眼、荔枝、芒果等热性水果的摄入,尤其荔枝属于热性水果,民间有“一颗荔枝三把火”的说法,所以小宝宝也要少吃为好。同时尽量少给孩子提供用油炸或红烧方法烹制的过于油腻性的食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匿名
|
2013-9-24 10:38:59
给宝宝挑选配方奶粉时,尽量选用精制植物油配方,宝宝喝了不上火。例如:圣元 美赞臣这些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13-9-24 11:26:34
宝宝上火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这是最好的败火方法,不要给宝宝吃药,因为毕竟宝宝还小,是药三分毒,最好少吃。可以熬些梨水给宝宝喝,对去火很有效果,也可以给宝宝熬些绿豆汤喝,对于上火也很有作用,另外如果没有给宝宝买一些,例如圣元、伊利、美赞臣这类大牌子的奶粉给宝宝喝,可以尝试给宝宝换这些牌子的奶粉试试,比如圣元的成分中含有益生元(多聚果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可以防止宝宝上火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qiuxiuo123
|
2014-5-6 10: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站的原创内容真的很重要,其次就是坚持力和执行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tfup4642
|
2014-9-28 19: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胸口燃起了一团怒火…靠!谁他吗把火柴扔我胸口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rgoj7938
|
2015-4-2 22: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刻骨铭心的爱都灵魂游离于床上的瞬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vsha2110
|
2015-11-16 20: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帮顶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过敏性鼻炎治疗中心
临床经验
中医妇科
走进中医
中医资源
走过便懂得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内科
中医外科
中医妇科
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