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大医院线
›
中医儿科
›
孩子营养不良的表现?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孩子营养不良的表现?
[复制链接]
638
|
6
|
2013-10-14 15: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美赞臣
奶粉专家指出,孩子营养状况滑坡往往是疾病出现之前就已有种种信号。父母若能及时发现这些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就可将营养不良扼制在萌芽状态之中。
警惕儿童营养不良的信号人们通常把消瘦、发育迟缓乃至贫血等营养缺乏性疾病,作为判断孩子营养不良的指标。此法虽然可靠,但发展到了这步田地,孩子的健康已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给人留下“亡羊补牢”之憾,显然不是上策。 最新研究表明,以下信号特别值得家长留心:
●情绪变化
美国儿科医生的大量调查资料显示,当孩子情绪不佳,发生异常变化时,应疑及体内某些营养素缺乏。 如孩子变得郁郁寡欢,反应迟钝,表情麻木,多提示体内缺乏蛋白质与铁元素,应多给孩子安排一些水产品,肉类,奶制品,畜禽血,蛋黄等高铁、高蛋白食品。 若孩子忧心忡忡,惊恐不安、失眠健忘,可能表明体内B族维生素不足,此时补充一些豆类、动物肝、核桃仁、土豆等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大有裨益。 美赞臣奶粉专家表示,如果情绪多变,爱发脾气,这些甜食过多有关,医学上称为“嗜糖性精神烦躁症”,除减少甜食外,多安排点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大有必要。 至于固执创任性,胆小怕事,则可能维生素A、B、C与钙元素不足,故动物肝、鱼、虾、奶类,果蔬等食物便成为必吃食品了。
●行为反常
营养不良也可引起孩子行为反常,
美赞臣奶粉
专家指出,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不爱交往,行为孤僻,动作笨拙,多为机体内缺乏维生素C的结果。在饮食中添加富含此种维生素的食物如番茄、桔子、苹果、白菜与莴苣等为最佳“治疗方法”,奥妙在于这些食物所含的甲茎水植酸和维生素C可增强神经的信息传递功能,从而缓解或消除这些症状。
行为与年龄不相称,较同龄孩子幼稚可笑。表明氨基酸不足,宜增加高蛋白食物如瘦肉、豆类、奶、蛋等。 夜间磨牙,手脚抽动,易惊醒,常是缺乏钙元素的一个信号,应及时增加绿色蔬菜、奶制品、鱼松、虾皮等。 喜吃纸屑、煤渣、泥土等异物,称为“异食癖”,多与缺乏铁、锌、锰等元素有关。海带、木耳、蘑菇等含锌较多,禽肉入牡蛎等海产品中锌、锰含量高,应是此类孩子较为理想的盘中餐。
●过度肥胖
以往常将肥胖笼统地视为营养过剩,最新信息表明,营养过剩仅是部分“胖墩儿”“发福”的原因,另外一部分小胖子乃是起因于营养不良,美赞臣奶粉专家表示,具体说来就是因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造成某些“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所致。 这些“微量营养素”主要指的是B6、B12、尼克酸等维生素以及锌、铁等矿物元素,它们在人体内的含量很少,但功效甚大,脂肪的正常代谢就离不开它们。如果这些“微量营养素”不足,体内的脂肪就无法代谢为热量而散失,只好积存于腹部和皮下,孩子自然腹大腰圆,体重超标,但实际上却存在营养不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rgoj7938
|
2014-5-10 10: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帖子,就好比黑暗中刺裂夜空的闪电,又好比撕开乌云的阳光,一瞬间就让我如饮甘露,让我明白了永恒的真理在这个世界上是真实存在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ufSgK4
|
2014-10-12 11: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值得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ziqjyhSTR
|
2015-4-16 09: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酱油的人拉,回复下赚取积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昉中满城
|
2015-11-26 15: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打死我也不说,你们还没使美人计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尖爱情渗
|
2016-6-18 21: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是一个天才,可惜天妒英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duxjb
|
2017-1-11 22: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支持一下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杏林杂谈
医理探源
会员之家
肝病治疗中心
走过便懂得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内科
中医外科
中医妇科
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