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中航地产《城筑》:别“好心办坏事”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航地产《城筑》:别“好心办坏事”
[复制链接]
231
|
1
|
2013-11-22 11: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文/尹菡 《晶报·深圳公益周刊》主任
今年8月,我参加了一个机构举办的公益庆典,庆典上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请那些被救助的山区的孩子上台讲讲他们受到帮助后的感想,或者说,请他们描绘从偏远的山区来到深圳后激动和感恩的心情。说实话,看到那些淳朴的孩子被主办方像玩偶般拨弄拨弄去时,我有种即可想钻到地底下的羞耻感。主持人问其中一个孩子最大的梦想是什么,那个孩子回答:想要一部自行车!随后,有位爱心人士上台来表示愿意资助这个孩子一部自行车,于是台上孩子雀跃,台下掌声雷动,用一句非常烂俗的话形容,那就是:“现场洋溢着浓浓的关爱之情。”看到这一幕,我的羞耻感瞬间变成了愤怒,继而又转化成忧虑和痛心,我没有鼓掌,更没有热泪盈眶。
有人一定说,你矫情啥啊,现在很多的助学帮扶不都这样吗?深入边穷老少地区,可以找到大把失学儿童,拍一些片子带回城市。那些孩子的生存现状让城市里有爱心的人唏嘘不已,于是一个救助失学儿童的项目就这样开始了。随后,还会有大批的城市人涌入这些地方,有些人还会带着他们的孩子来,一方面是来帮助当地的孩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寒暑假的时候,还可以出钱让这些山区的孩子来城市里长长见识,激励他们努力学习,脱离贫困。多好的事情啊,你干嘛羞耻,干嘛愤怒,干嘛忧虑和痛心?
首先我要声明,以上这些情绪绝对不是针对怀着善意做善事的人,更不是针对公益本身,而是对目前社会上一窝蜂似地搞助学,搞救助,搞某某工程的所引发的负面问题产生的本能反应。
中国有句俗语,谓之“好心办坏事”,用在这里特别应景。让贫穷的山区孩子健康成长,这是我们助学的初衷,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经之路。教育救助其实是所有公益项目中最难最复杂的,因为这个救助的对象是人,这是人本身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我相信,所有捐助者并不是为了得到被捐助者一声谢谢才掏钱的吧。诚然,得到别人的帮助说声谢谢是最起码的礼貌,但如果因为你帮助了别人,就可以把被帮助的人当成你炫耀善行的工具,让他们在舞台灯光的追逐下红着脸流着泪演绎着你的善行,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样完全无视被救助者想法的做法从其量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是非常不公益的做法。特别是当一个孩子在成人诱导下说想要一辆自行车的时候,一个救助者出现了,这个孩子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这辆自行车,想想,这与乞讨有什么区别?这个孩子会不会就此以贫穷作为要挟,从此不再努力?如果助学的结果就是让社会多了一个善于利用贫穷而四处乞讨的人,这个助学是不是“好心办坏事”呢?
老少边穷地区的孩子,不管面临的是少吃少穿还是气候恶劣,他们祖祖辈辈习惯了这样的生存方式也有自己认同的社区关系,助学者的进入一定会破坏这里固有的生存平衡。成功的助学项目虽然打破了平衡,但却建立了一种新的平衡,让这些孩子在新的平衡环境中健康成长。但纵观现在许多的助学项目,有的盲目建希望小学,但忽略了山区孩子的需求,致使很多希望小学杂草丛生或者干脆变身成为养猪场;助学支教的志愿者跑进山里教孩子们唱歌跳舞,或者利用假期带孩子们来城市长长见识,但支教老师频发更换,教学理念各有不同;有些捐助者更是省事,带着现金进村,挨家挨户发,山区孩子的家长甚至还埋怨孩子为什么不多要一点……这些善行带来的后果就是破坏了平衡却没有想办法建立新的,让这些孩子在失衡的状态下成长,眼见城里孩子的幸福生活自己没有,他们有可能怨恨父母,继而怨恨社会;支教老师频发更换,一走一来的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的波动有人知晓吗?隔三差五地可以拿到钱,有可能养成不劳而获的恶习……
真正的公益项目和行为都要从关注人本身的需求出发,虽然我以助学为例,但所有的项目,不论是资助型的还是倡导型的,都绕不开这个因素,否则就是“好心办坏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蠢华磊
|
2016-5-31 02: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支持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清雾美泉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