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会员之家
›
运动完吃饭不会发胖啦!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运动完吃饭不会发胖啦!
[复制链接]
336
|
2
|
2013-12-10 22: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每次努力的挥汗运动之后,心中幻想著一公斤一公斤的肥肉从身上消失,但是肚子总是不争气的咕嚕咕嚕叫个不停。不行!不行吃东西阿!这样就前功尽弃,為了瘦只好忍下去,忍到眼冒金星,只能多吃几口空气。
但运动后真的不能吃东西吗? 让爱健康来帮你破除这个迷思!
运动减肥的关键,运动搭配正确时机的饮食配方
维持良好的体态是我们一辈子不停止的战斗,而运动就是我们最好的武器。但甩掉一公斤的肥肉需要消耗多达 7700 大卡,以 60 公斤的成人為例,慢跑 30 分鐘也仅消耗 235 大卡,相当於吃一碗白饭( 280 大卡)就补回来的热量。光靠饮食减量,身体进入饥荒状态,身体基础代谢率下降,减重易產生停滞且容易复胖。
所谓基础代谢率即正常人处於平静清醒的状态下,维持正常生理,如心跳、呼吸、体温等最低必须消耗的热量。
要想减重,除了减少吃下肚的热量,另一个方法就是提高基础代谢率,消耗更多热量。想要改变基础代谢率,只有增加肌肉组织。运动搭配正确时机的饮食配方就是增加你的肌肉量的不二法门,而不吃就是使你肌肉消失的捷径。
运动前-碳水化合物 运动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举凡麵包、白饭、马铃薯等皆為碳水化合物组成的食物。也是最快最直接能转换成三磷酸腺甘(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给人体利用的食物种类。体内各项的生理反应,如燃烧脂肪,就像一项商品,需要用 ATP 这种能量货币购买才能进行。运动前若能补充适量的淀粉,可带动脂肪的燃烧,也能让肌肉在运动时较不易疲劳。若在飢饿时去运动,血糖太低反而不益身体健康。不飢饿才有能量去消耗热量。
运动时大量燃烧热量,全身血液分布產生变化,心跳血压随之上升,全身细胞快速交换物质,能量货币 ATP 而被消耗殆尽,身体来不及补充能量,可能转而消耗你的肌肉组织而非脂肪。若肌肉的比例下降,那麼之后能得到养分而壮大的就是你的脂肪了! (大惊)
处於能量消耗特别快的此时,吸收也特别快,但在运动后吃进人体的碳水化合物,并不会转為脂肪储存,而是去支援前线的能量利用,合成能恢复体力的肝醣。蛋、豆、鱼、肉类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蛋白质為肌肉组成中最重要的成员,也负责催化体内各项化学反应,在此时蛋白质也可顺著这条因运动开啟的代谢快速道路修复遭到破坏受损的肌肉,保存及增加你的肌肉组织。上述现象只在运动后发生,因此运动后其实才是最适合吃东西的时刻。
运动前饮食原则
為避免运动中激烈震盪导致胃部不适,建议在运动 30 分鐘前食用少量且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三片全麦苏打饼乾( 90 大卡)或一片全麦吐司 ( 75 大卡)。
运动后饮食原则
运动后等心跳、血压、呼吸速率等生命徵象皆稳定下来后即可开始进食。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比例约為 4:1~3:1,且热量控制在 300 大卡左右。吃多了,多餘的热量还是会使你变胖。如香蕉加一杯低脂牛奶(约 250 大卡)或馒头配茶叶蛋( 285 大卡)
运动除了消耗热量,更重要的是增加肌肉量也增加你的基础代谢率,让你睡觉也能瘦;降低体脂,跟你的蝴蝶袖说掰掰,不要一直跑出来。而错误的运动饮食观念,可能反而使你的肌肉不见,脂肪生长。让我们在对的时间吃对食物,悄悄改变你的身体组成,拥有更完美的体态吧!
本文转载自:儿童减肥夏令营
http://sunstarasia.com/summer.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iwfuj
|
2015-4-26 10: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流畅,修辞得体,深得魏晋诸朝遗风,更将唐风宋骨发扬得入木三分,能在有生之年看见楼主的这个帖子。实在是我三生之幸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yongkang3214
|
2019-6-14 13: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在这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2955896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