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夫拉姆﹒赫什科与其开创健康新纪元的代谢修复技术

[复制链接]
查看176 | 回复1 | 2013-12-17 10: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很多科学家来说,获得诺贝尔奖是其终极目标,但阿夫拉姆﹒赫什科不是。作为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阿夫拉姆﹒赫什科只把诺奖看成了其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驿站,获奖之后他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重大成果的转化研究,特别是一项被他称为“必将改写人类健康史的科技”,那就是——代谢修复技术。近期,这项基于2004年诺贝尔奖的科研成果,因其浓厚的中国渊源和颠覆性的成就,而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致病蛋白质的“死亡之吻”
  2004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夫拉姆﹒赫什科、阿龙﹒切哈诺沃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因为他们发现了“泛素”对蛋白质降解(死亡)的调节。
  
  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们在公告中引用了一种形象比喻“死亡之吻”来描述他们的研究发现:作为人体代谢功能的正常反应,一些有害蛋白必须被降解。为达到这一目的,在人体ATP能量的支持下,“泛素”会“拥抱”有害蛋白质,继而再给这些蛋白留下“亲吻”标记。最终,带有标记的蛋白将被人体的蛋白酶体彻底摧毁。同理,用干预手段避免“泛素”“亲吻”有益蛋白质,就能最大程度的避免有益蛋白质被“误杀”。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翟琦巍博士告诉记者,科学界近一直在期待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研究获得诺贝尔奖。他说,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的重要性,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不仅可以清理掉不需要的蛋白,而且与细胞分裂、DNA修复、神经退化等很多生命活动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事实上,在2004年之后,许多制药公司和科研机构都投入到了将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简称UPS)应用于心血管、心肌病、肿瘤、炎症和病毒感染等疾病的研究中。例如,通过抑制蛋白酶体,可以防止抗癌蛋白在细胞的正常循环过程中发生降解。在此基础上,也有一些成果被成功运用,如美国千年药业研制的Velcade(PS-341)等。当然,更多的新药研究因为其不可避免的副作用,而被迫夭折。
代谢修复技术给人天赋的健康权利
  就在各个科研机构争相把“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理论用于药品研究的同时,赫什科博士却将视角放在了另一个更具价值的领域。
  “一方面人体细胞本身就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潜力,另一方面,UPS尚有70%的蛋白分解潜能有待开发。如果能够充激发UPS潜能,全效分解机体有害蛋白;并把由此产生的生物能,充分用于激发细胞的自我修复潜能,那么人体各种细胞、组织、器官乃至系统都能在自我修复下实现生理、生化功能的重建。而代谢修复技术就是以此为目的的。我们的诺贝尔理论只是一种发现,而不是发明。人体细胞本身就具有‘分解有害蛋白’和‘自我修复’的能力,我们要做的只是‘让每个人都能拥有这种天赋的健康权利’。
凝聚中外科学之力的代谢修复技术
  阿夫拉姆﹒赫什科博士及其Avram-Nobel科研室,在获奖后马上开始了代谢修复技术的研究,并仅用了1年时间,就完成了代谢修复的技术理论。但随后的由理论向技术转化的过程,却由于化学成分固有的种种限制,而陷入了瓶颈。
  2009年初,阿夫拉姆﹒赫什科博士再次受中国政府邀请来华进行学术交流。其间,以顾星阳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家的睿智和对健康产业的热诚让赫什科博士感慨不已。而顾民生物技术团队在天然植物低氘环流给养技术方面取得的成绩,也让赫什博士看到了代谢修复技术科突破瓶颈的希望。2010年1月,阿夫拉姆﹒赫什科博士与顾民集团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并在顾民集团旗下成立了专司代谢修复技术转化工作的顾民代谢修复实验室。
  2012年5月,就在赫什科博士获得诺贝尔奖八年之后,在中外科学家们的携手努力下,在不同理论成果和技术手段的共同验证下,“代谢修复技术”成功的走出了诺贝尔实验室。

  据悉,新一代代谢修复产品——復活代谢活粒子组,将于2013年年底正式推向市场。“这项技术必将开启人类健康的自我修复时代”,这是低调的赫什科博士少有的豪言壮语。笔者也从这坚定的表达中感受到了开启健康新时代的勃发力量。

   本文转载自:阿夫拉姆·赫什科 http://www.fhdxxf.com/founder.aspx?c_kind=1&c_kind2=10
tfup4642 | 2016-7-21 06: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早餐里吃到刷锅的金属丝很正常,这正说明我们后勤是严格按照先刷锅后做饭的顺序操作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