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扁鹊开创民间医学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扁鹊开创民间医学
[复制链接]
104
|
1
|
2014-4-11 16: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扁鹊本名秦越人,生于公元前530年左右。他的家乡是今河北省任丘市的鄚州镇。当时,鄚州镇既是燕国与齐国的交界地带,也是与晋国东阳郡的交界地带。明代的《河间府志》记载,晋国大臣赵简子管辖这一带。鄚州镇北临白洋淀,南靠黄河形成的支脉“九河”,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商贸繁荣。</p> 秦越人三十岁之前在鄚州镇上的旅社里任社长,一干就是十年。他为什么不趁着年轻出去周游世界,闯荡江湖呢?或者趁着年轻有才,到赵简子手下谋个一官半职呢?当时孔夫子因为受挫于列国就曾想找赵简子,但走到黄河边上却因故而返回了鲁国。
原来,秦越人的旅社里来了一位宫廷御医长桑君,他因为医术高明经常往来于诸侯之间。长桑君在返乡省亲中,几次经过秦越人的旅社。经过细心观察,长桑君发现秦越人是一个充满爱心、热情好学、聪明勤奋的年轻人。他为人正直,待人诚恳,不谋私利,是做一个好医生难得的人选。因为医生以治病救命为天职,只有爱心而不聪明善思是不行的;如果只专注牟利,私心太重也不是优秀医生的合格人选。正所谓“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教非其人漫泄天宝”。
医学知识的学习与积累需要较深的文化基础,一般人是难于成为一名好医生的。虽然当时已经摆脱了“医巫不分”的早期阶段,医学也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且各国都有御医,但是“医仍在官府”,民间没有医生。
秦越人在与长桑君的多次交往中,了解到了他一次次充满挑战的治病救人经历,并被他一个个起死回生的动人故事所深深打动。于是秦越人下定决心,一定要拜长桑君为师,学习治病救人的“活人之术”。
经过深入考察,长桑君终于愿意把他掌握的医学知识传授给秦越人。秦越人一边继续开旅店,一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记医方,记药性;记病证,记医理,逐渐地把长桑君传授给他的“禁方书”里的内容全都熟记在心,并且融会贯通。经过十年的跟师学习,秦越人终于成为远近闻名的医生。
之所以叫“禁方书”是因为当时的医书都是官书,是在宫禁之内存放和使用的,不在民间流传。这本身不仅充满了神秘,也被秦越人视为神奇。
为了避免遭受泄露“禁方书”的宫廷法规处罚,长桑君从此不再来往于秦越人的旅社了。
人们不了解秦越人经过十年的勤学苦练才掌握了医疗技术,而是只见他“一夜成名”,从一个开了十年旅社的舍(社)长,一下子成了一个治病救人的高手。这除了神仙能够做到之外,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为此,人们传说秦越人是得到了神仙高人的指点,“饮用了无根上池的雨露之水”,从此忽然之间“开了天目”,能够看见隔壁房间的人和物,自然也就能够看清楚人内脏的病变;能够看清内脏的病变,自然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好疗效。
其实,秦越人治病并不是靠什么特异功能,而靠的是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脉。他是把这几种方法反复揣摩,细心观察总结,并深入分析其中的道理。他或者单用其中的一种方法,或者几种方法联合起来应用,以此来准确地判断病人病情的轻重,决断患者的预后吉凶。
秦越人靠着过硬的诊断、治疗技术,一次又一次地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尤其是治好了赵简子的病情,并被赵氏尊称为“扁鹊”之后,名声大振,请他治病的患者络绎不绝。他经常是足未着家,就又被患病人家接走,数年之间就“名闻天下”。
从王公大臣到普通百姓,扁鹊“有医无类”,谁有病患他都热心救治。对于不了解他的患者,他总是耐心说服,以治病救人为天职,不辞辛劳,远走天涯。他行医的地域十分广阔,从今天的河北省到山东省,再到山西省,进而河南省、陕西省的广大地区都留下了他治病救人的足迹,至今仍然有他的十几处墓庙存在于世。
孔夫子说“祭如在”,是说祭祀先人就好像他们还活着一样。古人祭祀的时候有条件的王公大臣用牛羊、酒肉祭祀;平民百姓则烧纸钱、送寒衣,这都是“祭如在”的现象,都是为了寄托缅怀之情。扁鹊“名闻天下”,行医于列国,救死扶伤,许多人把他视为再生父母,这样他死后为之立庙修墓祭祀也是很合乎情理的事情。但我国古代人们出于爱戴,自发地为一名医生修建十几处墓庙,这种事情是很罕见的。这是多么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啊!实在是“感之深,祀之久”。当然,在缺医少药的古代,扁鹊墓庙还承载着历代人民对于医药的渴求。对这些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墓庙,我们必须加以保护。
扁鹊高尚的医德、高明的医术,在造福人民的同时,也更加反衬出庸医们的鄙微与丑恶。秦太医令李醯知道自己的医术不如扁鹊,怕扁鹊取代了他在秦国的利益,就派人刺杀了扁鹊。扁鹊的事迹和他“因技见殃”的不幸遭遇深深地震撼了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心。他在《史记》之中单独为扁鹊写传——《扁鹊传》记载他的事迹,让后人永远记住扁鹊,学习扁鹊。
有大量的证据说明,扁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民间医生。
自从秦越人被称为扁鹊之后,秦越人的本名反而不为人们所熟悉了,甚至因此而受到误解。这一点在扁鹊诊虢太子的时候表现得最为突出。
扁鹊带领子同、子明、子游、子仪、子越五位弟子行医治病来到了虢国。正巧赶上众人都在做祈祷,祈求昏死过去的太子能够苏醒过来,恢复健康。祈祷的规模之大,造成举国不安。
那么,虢太子得的到底是什么病呢?原来是一种叫做“尸厥”的病,俗称假死。扁鹊说,尸厥是病人的阴阳失调,气血不能正常循环,无法顺接才出现四肢冰冷,意识丧失,像尸体一样躺在那里。病人处于一种昏迷状态,这种情况发生在现在,也是十分危重的病情。在春秋末期,医疗技术低下、救治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就更加危险了。
话说扁鹊一行人来到虢国宫门之前,他们一心想着进宫去为太子诊疾疗病,便自告奋勇地说:“请进去为我通报一声,我是靠近渤海边上的秦越人,家在鄚州城,我能治太子的病”。
不一会儿,宫里出来了中庶子。此人负责管理国君的子嗣,喜好医药方术。他一见到扁鹊,就提了一大堆疑难问题。
中庶子说:“我听说,上古的时候有一位神医叫茅父,他治疗疾病很神奇,在草席上摆出用茅草扎制的神物。然后诚心敬意,面北背南,顶礼膜拜,向着这个神物念咒语。用不了十声,搀扶而来的患者都能立即变成健康人。你的医术有这么高明吗?”
扁鹊说:“没有”。
中庶子眼珠一转,看了看扁鹊又说:“我听说,中古的时候有一位名医叫俞跗。俞跗治病的时候,能够用手搐病人的脑髓,抓病人的肓膜,吹开病人的九窍,安定病人的经络,让死过去的病人复生。你的医术有这么高明吗?”
扁鹊说:“没有”。
中庶子瞥了一眼扁鹊,不屑地说:“我们治疗了一个上午,也没有什么起色。你的技术这么差,能有什么作为呢?你如此低下的技术水平,有什么把握说能治疗太子的病呢?简直是痴人说梦,连小孩子都骗不了!”
扁鹊没有想到自己会遭受奚落、盘问与刁难,一颗热心被当头浇了一瓢冷水。
他遇到如此的刁难不免仰天长叹一声:“你太不了解我了!这就好像用竹管看天空,想了解的太大,而能见到的太小;又好像用锥子刺大地,想刺的东西那么广阔,而所能刺到的地方是如此狭小!我行医四方,见过、治过许多这样的病人。”
扁鹊的话镇住了狂傲的中庶子。
扁鹊接着说:“你们太子的病叫做尸厥,这是内在的阴气不能向外发散、在外的阳气不能向里回归、气血不能循环、表里不能沟通、上下不能升降造成的。如果你不信,你可以到里边看一看太子,摸一摸太子的大腿,应当是温暖的;仔细听一听太子的鼻息,或者用一缕毛发测验一下,他应当还有微弱的气息。如果是这样,就有生还的可能!”
扁鹊的话字字蕴含着医学道理。中庶子听完,舌头一吐,着实吃了一惊,便匆匆地又进了宫。
中庶子按照扁鹊所说,在虢太子身上一试,果然如扁鹊所料!他慌忙报告虢君。
虢君一听,先是一愣,然后回过神来。没等听完,站起身来就往外跑,鞋子都没有来得及穿,恐怕这位过路的高明医生一气而走。这样太子的病就没救了。
虢君一路小跑,也顾不得君臣礼仪了,到了扁鹊面前慌忙施礼:“先生幸临小国!寡人幸甚!您一定救救我的孩子。如果没有您的救治,他就要弃捐沟壑,化为粪土。我就这么一位贤能的儿子啊!他的命……”
虢君话语未了,已经是泣不成声,鼻涕、眼泪流得一塌糊涂。
扁鹊师徒几人二话没说,急忙进宫急救。
扁鹊和他的五位弟子一起来到太子的病榻前,经过简单的诊察,便取出治病的工具。大家一齐忙了起来:
扁鹊一边进针,一边让弟子准备艾灸,又吩咐煎煮汤药。子同在一旁捣药,子明忙着按穴位施灸法,子游顺着经络按摩,子仪复苏虢太子的神志,子越舒展虢太子的肢体。
虢太子经过一番治疗,慢慢地睁开了眼睛。
他被眼前忙乱的一切弄糊涂了:“你们这是做什么?!我怎么了?”
虢君看到太子转危为安,破涕为笑,大声说:“我的儿啊!你可吓死我了!你快谢谢扁鹊先生吧,如果不是他和他的弟子们,你的性命就难保了!他可是你的再生父母哇!”
话语之间,虢君又是泪流满面。
虢太子深为感动,欲强行下床行礼,被扁鹊等人阻止了。
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太子逐渐康复起来。
扁鹊告辞时,太子恋恋不舍,称其为恩人、再生父母,一定要跟随扁鹊学医治病。众人也一再挽留,称扁鹊能“生死人”,也就是说能够让死去的人活过来。“起死回生”的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
扁鹊面对众人的赞誉坦荡而真诚地说:“我秦越人不能让死人复生,只能帮助病人恢复健康。虢太子本来就是能够恢复的,我不过尽了一个医生应当尽的责任而已!但话又说回来,如果再耽搁得久一些,病情再加重一些,那就‘不可救药’了,我也就无能为力了。有病还是要早些治疗,以免后患无穷!”
扁鹊的这些话也是有感而发。
传说虢太子的病恢复之后,他决心拜扁鹊为师,学习养生、健身、治病之术。为此,他辞别了父母,到了河北省内邱县神头村一带。他停留、休息的地方,后人修起了“且停寺”;他采药的地方,被后人命名为“虢太子岩”。扁鹊与虢太子在内邱一带留下了众多的故事与民间传说。虽然已经过去了二千五百多年,但在当地仍然不绝如缕。
司马迁说,扁鹊“随俗为变”,行医到哪里,就根据当地的特点,按着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改变自己的诊治方向。比如,他行医到了赵国,知道邯郸当地有尊重妇女的习惯,就认真研究妇女病,成了治疗妇女带下病等妇科疾病最早的专科医生。他行医到了洛阳,知道周人有尊敬老人的风俗,就主动研究老年人经常患的耳鸣、耳聋、眼花、四肢关节疼痛、关节活动不便的疾病,成了第一位老年病医生。他到了咸阳,了解到秦人有爱小儿的习俗,就研究儿童的生理、病理特点,又成了著名的儿科医生。
扁鹊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为我们开了“全科医生”的先例,可以说是“以人为本”的楷模。
西汉初年陆贾的《新语》记载,扁鹊在行医中遇到了一病患人家,病人的病情十分严重,有生命危险。出于医生治病救人的神圣职责,扁鹊便主动要求为患者治疗。
患者的父亲看了一眼扁鹊,不信任地说:“我儿子的病情很严重,我正打算为他请好的医生治疗,这个病不是你能够治疗的!”
说完,患者的父亲便请来了一个巫师。据说这位巫师很有灵验,所以名字就叫“灵巫”。
这位灵巫来了之后,当着扁鹊的面就施展起巫术来,念咒施法,祈求上帝,赐福祛病,常有天命。
扁鹊站在一旁看着巫师的拙劣表演,干着急而无计可施。
患者的病情逐渐加重,终于在巫师的折腾下死去了。
病者的父亲虽然没有让扁鹊给他儿子治病,但是我们却不能说父亲不爱自己的儿子。
父亲在给儿子请巫师看病的时候为什么说“将请良医治”,而不说“将请巫师治”,难道他知道“信巫不信医”的说法吗?难道那时候的巫师已经在冒用医师的“名分”了吗?
扁鹊是闻名于天下的名医,可是在“信巫不信医”的患者面前,他高超的医术也派不上用场。因此,崇尚医学科学的扁鹊愤而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信巫不信医者,六不治也!”
《内经》说:“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意思是说,对于信奉鬼神的人,是不可以与他谈论医德的。把中医反对巫术的主张写进中医理论的奠基之经典著作,其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p> 扁鹊诊治虢太子尸厥的时候,中庶子刁难扁鹊用传说中的“茅父”与扁鹊相比较。“茅父”的所谓医术显然属于巫术。(摘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曹东义主编《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ccwbm48w
|
2016-11-19 19: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帖子,就好比黑暗中刺裂夜空的闪电,又好比撕开乌云的阳光,一瞬间就让我如饮甘露,让我明白了永恒的真理在这个世界上是真实存在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amtb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