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历史悠久的中医药学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历史悠久的中医药学
[复制链接]
98
|
1
|
2014-4-5 10: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学的历史很悠久,而发生在古远历史上的医药知识,其传承的脉络时断时续,只有考古学的资料可以推测比较完整的医药文字记载始于有史官的时代。</p> 史官的出现已经是比较晚近的事情,因为人类告别了蛮蒙时代,出现了语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剩余,出现了阶级分化,产生了文明,许多事情就需要记载了。因此,也就逐渐有了负责记录事件和“历史档案”的官员,原始的史官便出现了。
史官一开始是靠“结绳记事”的,每逢有了大事,或是有了重要的经验,都在绳子上结一个疙瘩,事大就系一个大结,事小就系一个小结,靠着这些疙瘩,来传承文明的香火。但中国的历史有几百万年,历史悠久,这些结很难准确无误地传递下去,文明的脉络也就有中断的危险。数千年前,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结合周围的万事万物逐渐发明了汉字。也有的传说是黄帝的史官仓颉发明了文字。当然,汉字的发明不应该是哪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无数聪明的先辈们逐渐琢磨、切磋、推演的结果。
毫无疑问,汉字是世界上最为独特、最具人类智慧的文字。它是世界上唯一的形、音、义齐全的文字。它不是由若干简单的字母组合起来单纯表示读音,再根据读音判定有何意义,而是“独体象形为文,组合会意为字”。每一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形、音、义。可以说,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
我国殷墟的甲骨文卜辞大部分出于史官之手。由于他们平时主要活动在帝王的左右,所以有左史、右史的称谓。到了周代,又有了内史、外史的称呼。由于书写材料已不限于兽骨、甲片,多采用竹简、木牍,所以史官又有了“作册”的别称。这时史官记载的内容也大量增加,除了记录口传的历史文献,以及当时的政令、政事、军事、占卜、外交等内容之外,主要是为帝王服务,叫做“君举必书”,只要君王有言论、活动就必须随时记录。这也是“左史记行,右史记言”的由来。总之,史官所记都是帝王之事,与一般平民百姓没有多大关系。由于君王也是人,是人就要生病,所以史官记录的甲骨文里就有了疾病的相关记载。
殷墟甲骨文之中的疾身、疾目、疾腹、疾心、疾首,都说明古人已经能够将疾病与健康的不同状态进行明确地区分了,知道了什么是患病,什么是不病;也可以说明是牙患病,还是肚子有病;是正常怀孕,还是将要流产;预计生男,还是生女。甲骨文记载的医药内容很丰富,而不是简单的偶然记录。甲骨文里甚至还有传染病的记载。这在当时叫“疾役(疫)”。以此而保留下来的传染病资料在甲骨文之中就达十余处。此外,还有关于预防传染病“御疫”的字样,说明商代对于瘟疫的认识已经不能用粗浅来形容了。秦汉之前的古籍之中,关于瘟疫的记载可以用“普遍”二字来概括。
古人用肝、心、脾、肺、肾五个汉字代表五个脏器,又有胃、大肠、小肠、膀胱、胆、脑、女子胞、骨髓、皮肤、肌肉、筋膜、脉络等器官组织的记载,说明古人已经在器官解剖的层次上认识了人体的器官组织。但是由于观察手段的限制,由于内科治疗方法的丰富与有效,使得在器官层面上的解剖研究没有继续下去,而是在解剖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一套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脏象学说”。脏象学说就是根据人体外在的生理、病理变化,探索其内在规律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完整的理论。
中医关于脏腑解剖的概念,写意而不写实,传神而不传形。
<p> 中医这一套完整的理论也是不断总结、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现在仍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新中国成立后,中医成功治疗了乙脑、麻疹、肺炎、流行性出血热、SARS、艾滋病等等,其疗效甚至超过了现代西医,这些都是依靠中医理论指导,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的结果。(摘自中医药出版社曹东义主编《中医药普及知识读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ziqjyhSTR
|
2016-10-12 09: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告位,,坐下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mtb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