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中医长寿学说及养生要领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长寿学说及养生要领
[复制链接]
152
|
1
|
2014-4-12 06: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一、长寿学说
中医学养生保健是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对于如何通过养生达到长寿目标时,自古以来各家各派说法很多,可称此为长寿学说,主要有四类:
1.“养身莫善于习动”的主运动说 早在《周易?乾?象传》即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运行健动为天之道,人循此而自强不息。《吕氏春秋》也说“流水不腐”,古人一直以运动为生命的基本特征。对此,清初的颜元先生,在《言行录》中概括道:“养身莫善于习动,夙兴夜寐,振起精神,寻事去做。”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能保持耐力,消除神经系统紧,使脑下垂体与羟色胺释放,提高睡眠质量,运动还有预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2.生命在于静养 道家的老子、庄子,都主张“清静无为”,《淮南子?原道训》说“静而日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内经》也注重清静,《素问?痹论》说:“静则神藏,躁则神亡。”《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清静有抗衰防老,拒邪入侵的作用:“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教诫篇》中总结道:“静者寿,躁者夭。”静也并非绝对地静,可以外静而内动。古人认识到寿命有定数,应该减少耗损,两汉之际的桓谭,在所著《新论》中提出“人生如燃烛”,这也是对静养的另一种解释。在静养和减少消耗中,特别强调精气内守,保养肾精。
3.重节奏,贵和谐 中医养生治病都讲求天人之和谐,人要与一年四季,一日晨昼昏的节奏同步,阴阳的刚柔弛张要和谐,《内经》对动静的关系,总的概括是“能动能静,解以长生”,这样可以达到顺天避邪。如果这种节奏和谐关系偏颇,就会发生阴阳偏盛偏衰,生化大病。
4.生命在于激荡 《周易?大壮?彖》谓:“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第三十四卦大壮卦的卦象是乾下震上,在乾天之上有震卦激荡。这样“刚以动故壮”。《易传?系辞》也讲“鼓之舞之以尽神。这又与生命在于静养观念不同,认为“静极生动”的振荡更有气势,更具生命力而体现生命的价值。古人如李白就强调惊险和气势。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或讲“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出龙门”。当代有人通过气功实验支持这一说法,宇航员完成航天飞行后,也有焕发生命力的感受。
二、五大养生技艺
中国古代养生家将以上长寿理论进行选择性的综合,并和有关医学知识结合,创立了丰富多彩的养生保健技艺,其目标和要领有五:
1.宝命全形,追求境界 中医养生保健是在中国生命哲学指导下的实践。首先强调“神形全备”,如《庄子?养生主》所云:“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个目标也称“宝命全形”。在诸多古典名著中,提出养生可以达到真人、圣人、至人、贤人等境界。真人是有真知能做到天人合一的全真之人,圣人是坚持天人合一理论通晓万物的人,道理完善能达到忘我境界者为至人,德才并美者为贤人。总的说,以天人合一,即物我两忘,能把自身融入大自然者为生命的最高境界。
2.防治养一体,修身养性同功 同一种养生保健手段,如医药、武术等,既可用于治病、养生,也可施用为预防。在运用诸种操作手段之时,还强调要注重性格品德修养,包括培养良好的习惯。儒家重视修身的养生价值。《论语?壅也》谓:“知者乐,仁者寿。”道家注重养性保精,一再告人以节欲。
3.顾护正气,强筋健体,讲究套路 人体正气包括生机(生长力)、抵抗力(免疫功能)、体力、性能力和耐痛苦能力等。它源于先天,增益于后天。在施用养生保健手段时,首先考虑护持正气,中医创造的一些练功方法,还有补益后天滋育先天之功,发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作用。系统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中的卓越内容之一。中医在治病时运用套路,能解决很多疑难病的治疗。在养生时,把个个零散招式有机组合起来,形成套路,于是形成各种功法。以系统性为套路的各种功法,不仅能提高练功效益,而且使练功具有艺术性。中国武术和导引等,重视阴跷脉、冲脉和督脉,以三脉为造化,确有强筋健骨的作用。
4.寓养于乐,与传统文化相通 中国养生手段和书法、绘画、舞蹈、音乐、古琴、奕棋、歌咏、诗词、戏剧等传统文化,具有相通性,它们又有共同的要领和规律,例如都有精气神之说,都以守神为上,都讲究韵律,以神韵为至上。又都要求遵循规律、“顺而已矣”和“顺天避邪”等。这些传统文化的内容也都是养生手段,于是养生成为有娱乐和趣味的实践,可谓寓养于乐。
5.门类丰富,各臻其妙,简捷适用 中国养生术门类丰富可珍,有普适性的养生术如导引、太极拳等,也有适合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条件、不同要求的养生保健功法。大体分七大类,即①导引;②气功;③推拿按摩;④食养食疗;⑤药养治病;⑥房中养生;⑦驻颜术。每种养生门类中又有多种功法。有的功法如导引,可以训练固齿、视力、听力,增加唾液分泌,又具有镇静催眠的功效,属于在生命科学的一种创造发明。各种养生保健功法中以简捷者最具适用性。如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记述的“六字诀”,分别训练肾、肝、心、脾、三焦、肺。又如早在《千金方》中就记述的“十六字诀”:“一提便吸,吸吸归脐,一吸便咽,寿与天齐”。仅十六字,却能起到全身锻炼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icmv7465
|
2016-11-23 12: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是不是真的,了解一下没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mtb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