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文学艺术中的中医现象(下)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文学艺术中的中医现象(下)
[复制链接]
101
|
1
|
2014-4-10 08: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四、诗词中的中医
诗词自《诗经》以来,伴随中国历史,洋洋洒洒五千年,其中涉及医药的亦蔚为壮观。古人作诗有隐药名者,如李在躬《支颐集》中有首《山居即事》:
“三径慵锄芜秽(生地),数株榴火自鲜妍(红花)。
露滋时滴岩中乳(石膏),雨过长流涧底泉(泽泻)。
闲草文词成小帙(藁本),静披经传见名贤(使君子)。
渴呼童子烹新茗(小儿茶),倦倚薰笼炷篆烟(安息香)。
为多研常讶减(缩砂),窗因懒补半嫌穿(破故纸)。
欲医衰病求方少(没药),未就残诗得句连(续断)。
为爱醪千顷碧(空青),频频搔首向遥天(连翘)。”(清·褚人获《坚瓠集》癸集)
我想,只要略具备中药和古典文学常识的人,读了这首诗,是会感到别有一番情趣的。
又如唐诗中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唐诗,仔细推敲,你也会发现这其中竟然也隐藏了四味中药。第一句暗指当归;第二句为白头翁;第三句为人参(儿童不识此人,觉得此人陌生——人生。“人生”与“人参”谐音;也有人把“参”作“参商”之“参”解,此解似较牵强);第四句解为出生之地,出生之地可以简称“生地”,这正好与中药的“生地”同音同形。揭开这个谜底之后,人们常会恍然大悟,原来中药的名字也可以这样一种写意的方式出现。
古往今来,最擅长以药作诗的当推宋人陈亚。陈亚是扬州人,仕至太常少卿,年七十卒。陈亚颇为幽默,被称为“滑稽之雄”。他有一百多首药名诗广为传颂。如“风月前湖近,轩窗半夏凉”、“无雨若还过半夏,和师晒作葫芦粑”(《赠祈雨僧》),皆脍炙人口。又如陈亚的药名诗《生查子·闺情》三首:
其一: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槟郎读。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其二:小院雨余凉,石竹生风砌。罗扇尽从容,半下纱厨睡,起来闲坐北亭中,滴尽真珠泪。为念婿辛勤,去折蟾宫桂。
其三:浪荡去未来,踯躅花频换。可惜石榴裙,兰麝香销半。琵琶闲抱理相思,必拨朱弦断。拟续断朱弦,待这冤家看。
显然,这三首《生查子》,深沉婉约,都称得上是绝妙好词。陈亚曾自道:“药名用于诗,无所不可,而斡运曲折,使各中理,在人之智思耳。”(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1)这可以说是他对写药名诗的经验总结。
除了在药物的名称上铆足心思,穴位名也被人编撰成很有特色的诗。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潘朝曦先生精于此道,现摘其穴位诗《赞医道》于此:
习医虽未到京门,府舍关门竟有成。
神道已赢众口赞,天池太乙正攀登。
诗中“京门”指专门的学府,“府舍”此处指家中,“关门”指闭门自学,“神道”借指医术高,“天池”、“太乙”借指医学的高妙境界。这几个都是穴位名称,列于诗中,竟也将作者自学成才的豪情壮志抒发得淋漓尽致。</p> 五、戏曲中的中医
戏曲的大量出现,主要在元代。戏曲这种文艺形式大量反映君臣将相,士农工商,才子佳人,神仙鬼怪……自然少不了医药元素,或许没有专门剧情,但巧妙安排穿插其中的,委实不少,比如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桂枝儿》中的一段:
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
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
这一段将14味中药很巧妙的安插于字里行间,读来确实玩味无穷。这14味中药是:枳实、地骨皮、威灵仙、细辛、厚朴、故纸、人参、甘草、黄连、白芷、使君子、半夏、当归、天南星等。
六、小说中的中医
小说是以描写人物和场景见长的一种文学样式。有些作家也常常会把中医中药用来描写。常言道:人间最苦是相思,此病难用药石医。明清之际的作家周清源,在《西湖二集》第十二卷中,就用了几十味中药名,来描写一位小姐几乎病入膏肓的相思病:
这小姐生得面如红花,眉如青黛,并不用皂角擦洗,天花粉敷面,黑簇簇的云鬓何首乌,狭窄窄的金莲香白芷,轻盈盈的一捻三棱腰。头上戴几朵颤巍巍的金银花,衣上系一条大黄紫菀的鸳鸯绦,滑石作肌,沉香作体,上有那豆蔻含饴,朱砂表色,正是十七岁当归之年。怎奈得这一位使君子、聪明的远志,隔窗诗句酬和,拨动了一点桃仁之念,禁不住羌活起来……怎知这秀才心性芡实,便就一味麦门冬,急切里做了王不留行,过了百部……看了那写诗句的藁本,心心念念的相思子,好一似蒺藜刺体,全蝎钩身。渐渐的病得川芎,只得背着母亲,暗地里吞乌药丸子。总之,医相思没药,谁人肯传与槟郎……
这一段里有中药:红花、青黛、皂角、天花粉、何首乌、香白芷、三棱、金银花、大黄、紫菀、滑石、沉香、豆蔻、朱砂、当归、使君子、远志、桃仁、羌活、芡实、麦门冬、王不留行、百部、藁本、相思子、蒺藜、全蝎、川芎、乌药、没药、槟榔,这种描写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
《西游记》第二十八回里,吴承恩用中药名写了一首诗,来描写孙悟空对进犯花果山残杀众猴儿的猎户,进行抵抗的情景:
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
这里用了乌头、海马、人参、官桂、朱砂、附子、槟榔、轻粉、红娘子9个中药名,生动地描写了当时激烈拼杀和猎户残亡的战斗场面。
至于《红楼梦》更是涉及相当多的医药知识,有今人特将其中相关部分撷取编撰,写成《红楼医话》,可见医文并见之频繁。
七、书法中的中医
书法是一种艺术,遣方用药是中医郎中的笔头功夫,颇有才情的杏林才子们,对书法也就有了割舍不了的情感。他们总是喜欢在一切可能逞才的地方“显山露水”,除了以传统文学艺术形式出现之外,甚至在处方之中也会大显身手。
好的书法,除了流畅遒劲漂亮的字体以外,还要有美妙的书法内容。因此,遣方用药和吟诗弄墨,自然少不了相互渗透。郎中在处方之中,对药物进行巧妙的排列,也能闪现出艺术内容的光芒。比如:
青陈皮、赤茯苓、紫苏叶、白豆蔻、白茅根、黄菊花、绿豆衣、蓝花菜(鸭跖草)、黑山栀、紫丹参、粉甘草
这是一剂行气利水,清热解毒的药方,药名五颜六色——红、黄、绿、青、蓝、紫、黑、白、粉——三三排比,煞是好看。处方再配合医家行云流水般的书法,谁拿到了这样的一张处方,都会觉得它是一副绝妙的书法佳作。因此,对老郎中这样诗情画意,诊病也不忘侍弄才情的药方,乖巧的徒弟们常常会暗暗收藏老师处方。这不止是为了学其医理,亦是收藏艺术珍品。
医药与文化艺术联姻的结晶,自古多有流传,可谓华夏史上一道奇特的文化景观,把中医学不同于现代医学纯理性的一面彰显得淋漓尽致,中医学是科学的,也是人文的。它扎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沃土,与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息息相关。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bonefzy
|
2016-11-15 14: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恐惧让你论为囚犯。希望让你重获自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mtb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