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神农本草经》研究述评之——《神农本草经》的流传变更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神农本草经》研究述评之——《神农本草经》的流传变更
[复制链接]
146
|
1
|
2014-4-11 15: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自从西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第一次提到《神农本草经》书名之后,张华《博物志》将其简言之为《神农经》,其中传载药物的内容经南朝齐梁陶弘景对当时载药分别为“595种、441种、319种”,至少三种不同传本的《神农本草经》进行整合,从中选定了365味药物及其内容,又从《名医别录》中选择了365味药物及其内容,共计730种,在保留上、中、下三品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药物的自然状态及临床所用,创造性地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无用七大类。陶氏为了区分两种底本不同资料源的内容,采用“朱文”和“墨文”两色书写方式予以标记,这为后世识别《神农本草经》的原貌有十分重要的文献学价值。这就是他所说的“苞综诸经,研括烦省,以《神农本草经》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种为主”(《本草经集注·序》),此乃“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应一日,以成一岁”(《神农本草经·序》)。显然,“三百六十五种”之数是陶弘景确定的,《神农本草经·序》文中的“三百六十五种,法三百六十五度”也应当是出于陶氏之笔,只要认真研读两书之序,是不难得出这一结论的。
《隋书·经籍志》虽然转引了梁国阮孝绪《七录》中的五种《神农本草经》和9种《本草经》书名,但却无法知晓这14种古“本草”文献的具体内容。唐初经苏敬等人在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的基础上,补充了隋唐时期所增的药物,修编了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行的药典——《新修本草》(公元659年),又称为《唐本草》,共54卷,收载850种药物,并将陶氏的七类分法调整为玉、石、草、木、禽兽、虫鱼、果、菜、米谷和有名无用9类。在此同时,苏敬等人又亲自绘制和征集了相应的药图,编著了第一部药物图谱,这就是世传的《本草图经》。作为独立传本的《神农本草经》在《唐书·艺文志》中仍著录有3卷本和署名雷公集注的4卷本两种。为何从隋代至唐代著录的《神农本草经》传本数目减少了呢?最主要的个中原因是经过陶弘景和苏敬等人的精心整理修订,使本草的内容趋于全面、详尽、适用、规范,未经过整治的古本《神农本草经》也就失去了存世的价值。这可能是著录数量减少的最主要因素。其次,因战乱丢失,以及唐以前的各类文献书籍均为手抄本而不便于收藏等,也是十分可能的原因。
北宋初期,经刘翰等人,取《新修本草》、《蜀本草》校订,又参以《本草拾遗》内容,修编成《开元本草》(公元973年)。次年李昉予以重新修订,名曰《重订开元本草》,据其序言称:镂版时“以白字为‘神农’(注:指《神农本草经》)所说,以黑字为‘名医’(注:指《名医别录》)所传,‘唐’(注:指《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附。今附(注:指《重订天宝本草》所增),各加显注,详其解释”,全书共收载药物983种,此书已佚,但其内容被收录于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可见,《重订开元本草》收录《神农本草经》内容可能有三个途径:一是此书作者在修编时还见到《唐书·艺文志》注录中的《神农本草经》原著,因为在李昉编撰的《太平御览》(公元976年~983年)所载《经史》图书纲目中还有《神农本草经》的书名。李昉对《重订开元本草》重新修订时参阅了该书内容,其“序”言之“以‘白’字为‘神农’所说”亦可为此判断之佐证。二是凭借《新修本草》中传载的相关内容。三是依据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的内容。
之所以认为《重订开元本草》中有关《神农本草经》的内容取材于《本草经集注》的判断有两点理由:其一,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是从《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中各选365种药物集注而成,而《重订开元本草》所载的983种药物内容也是以这两书为主。其二,李昉等人借鉴了陶氏以朱、黑两色区别不同资料源的做法,让当时及后来者能识别《神农本草经》的古朴风貌。虽然《神农本草经》在北宋初期还尚存于世,但在天圣年间编撰的《崇文总目》(公元1023年~1031年)以及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掌禹锡编著的《嘉祐补注本草》所引《书传》中均无其书名,说明在北宋中期,此书已经亡佚,这也就是《宋史·艺文志》中没有著录的缘由了。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是蜀地出生于祖传医家唐慎微编撰而成(公元1056年~1093年),后来在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和绍兴二十九年(公元1159年)三次大的修定,更名为《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影印本。以下简称《证类本草》)。这也是当今人们能阅读到的《证类本草》。本书是以《嘉祐补注本草》为基础,总结了宋代以前药物学成就,共收载药物1746种,仍以“白文”与“黑文”区别《神农本草经》的古文献与别本文献。
《证类本草》在中国药物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地位,无论是对后来在海内外产生过广泛影响的《本草纲目》诞生,还是对后人辑录《神农本草经》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若仅就后世多个辑录《神农本草经》版本言之,
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是文献取材的源头,人们无法从现存文献中觅寻比其更早的完整文献了。唐初《新修本草》和《证类本草》则是取材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后者。根据尚志钧先生考证,明代的卢复、清代的孙星衍和孙冯翼、黄奭、王闿运、姜国伊以及日本国的狩谷望之志和森立之等人所辑录的《神农本草经》本,悉以《证类本草》的“白文”为主,参以别本所载“本草”内容的文献(如《太平御览》等)整理而成。正因为各种辑录本中三品365种药物的主体内容源于《证类本草》的“白文”,而诸如药物的产地、生长环境、别名等相关文献参考了别的文献资料源,加之流传转抄的原因,这就使得诸家《神农本草经》辑录本之内容出现了大同小异的缘故。(张登本 孙理军 汪丹 陕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p>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夏采佻yv
|
2016-11-19 07: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溜达一下。。。今天上班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mtb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