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民间捐资刻医书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民间捐资刻医书
[复制链接]
142
|
1
|
2014-4-2 23: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新中国建立以前的绝大部分中医书籍,均依赖民间力量捐资以刊刻印行之,他们对中医文化的传承做出的贡献和功绩不可磨灭。其中不乏一些社会贤达、知名学者、地方官员、小工商业者和普通民众。他们对中医都有着共同的爱好、认知与推崇,有的还热心于公益慈善事业。他们或慷慨捐资,或积极收集整理旧本残编,或协助校对、誊抄,或为作序推介等,从而使许多宝贵的中医书籍得以流传而不致湮灭。其热心中医学术传承的精神值得嘉许。为此,笔者特收集了部分中医书之捐资刻印情况作一例举说明。
《杨氏本草述钩元》:“锓版毁于兵。同治间,郡人醵金用麻沙法印之,仅数百部,分而庋诸家,骤不可觅。”
《寓意草》自序:“三年之久,不鸣一邑,幸值谏议卣臣胡老先生……参定俚案之近理者。命曰寓意草,捐赀付梓……”
《本草便读》:“亟出赀付剞劂氏,以广其传。”
《霍乱论》:“道光十八年,王仲安先生梓而行之,后元和金君甫斋求先生重订是书,以为登高之呼,逾两月亦以此证遽逝。”
《本经疏证》洪上痒序:“爰乃商诸同志,捐资集腋以成其事。”
《潜斋八种》:“民国纪元,李君钟珏校刊,付活字版印行,热心可嘉。”
《潜斋医学丛书十四种》:“曹炳章校雠既竣。即付石印。”曹炳章为民国医家,于王孟英医著的搜集、校雠和刊印著力尤多,辑有《潜斋医学丛书十四种》。
《重庆堂随笔》:“王君孟英,积学士也,邃于医……余尝梓其治案以行世。”
《言医》选评:“遂忘固陋,选而评之,邮质杨侯(素圜),极蒙许可,且命授梓,以公于世云。”
《归砚录》:“有胡友荣甫者,至同治元年,始校竣印行。”
《本草备要》童序:“惜坊本舛讹漶漫,几至不能卒读。如能重订锓行,亦造福不小。京江包松溪……诸君子闻之欣然,愿为重刊,而蝶翁遂以雠校自任,于是松溪诸君酬金开雕。”
《四圣心源》黄序:“乙丑秋,权渝郡锡韦卿观察及同官诸君子咸善是书,相与醵金镂版,以广其传。”又完颜崇实序:“彭器之观察服膺是书,谋锓版于蜀,以广其传,并丐余一言以为重。”又,彭序:“予既读黄氏之书,而犹恐其行之不远也,复命次儿汝琮锓版多印,以寄四方。”
值得提出的是清代医家黄元御之《四圣心源》一书,由于其医学价值颇高,受到许多人的赞誉和首肯,因而先后为此书的刊布校刻做出贡献的就有张琦、赵克宣兄弟(赵本)、徐树铭(闽本)、彭器之(蜀本)。黄济(渝本),左菊农、欧阳兆熊、彭崧毓及其子等人,另外还有上海图书集成印书局(集成本)和上海锦昌书局(石印本)等。如欧阳兆熊在其序中所说:“今湘乡左君菊农继明,毅然以昌明医学为己任、费緍钱一千有奇、重刊其全部,而以校雠之役相属,其嘉惠来学之心,可谓勤矣。”正是他们的努力、坚持与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如《黄元御医学全书》等诸多中医书籍。(王昆文 四川自贡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icmv7465
|
2016-10-1 00: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为人很低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mtb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