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论“明医”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论“明医”
[复制链接]
153
|
1
|
2014-4-21 18: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名医与明医一字之差,同音而意义迥异。人们易于认可名医,因为越有名的医生通常医术越高,如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叶天士,他们救人无数、名震一方,自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名医。而明医是指明白的医生,明智的医生。因为是明医,他们必明明白白做人,堂堂正正行医,踏踏实实地研国学、读经典、重师承、勤临证、创新说、探新路,尽心尽力为患者服务。
明医非神医也,虽有专长而非万能,但“医乃明医,儒乃达儒”,一个明医必定品性高洁,资质超群,一肩明月,两袖清风,仁心仁术,绝非浪得虚名者可比。名医大多为明医,但也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者,甚至不惜凭借其他手段,以坑蒙拐骗为能事,自诩为权威,沽名钓誉、混迹名医之列。
《荀子·不苟》篇说:“公生明,偏生暗。”明者,聪慧、明晰也。《礼记·中庸》谓:“明则著。”医术高明而不追名逐利,终将实至名归、水到渠成而为真正的名医。《老子·三十三章》曰:“自知者明”,唯勤求古训,纵观明察,教学相长,融会新知,方能博极医源、彻悟真谛、自出机杼、与时俱进。汉代司马相如《谏猎书》谓:“明者,远见于未萌。”病势发展了然于心,富有远见卓识、善治未病者,方为上工。
《黄帝内经》记载:“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子务明之,可以十全。”明医的标准实际上很高,必持之以恒、学养丰厚、安贫乐道、上下求索、虚心抗志、宁静致远,才能成为德艺双馨、学验俱丰之“明医”。
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严器之序这样说:“余尝思历代明医,回骸起死,祛邪愈疾”。佛家经典《华严经》另有妙解:“善男子,汝应于自己作病人想,于法作妙药想,于善知识作明医想,于精进修持作医病想。”明于医道、至精至诚者,方可谓明医。明志明理、明德明术者,乃无愧为明医。(朱杰 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pletchernhf
|
2017-1-7 23: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LZ敢整点更有创意的不?兄弟们等着围观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mtb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