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诸葛亮的养性与养生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诸葛亮的养性与养生
[复制链接]
82
|
1
|
2014-4-5 10: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说起诸葛亮这个历史名人,几乎人人皆知。这位三国时代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被先帝刘备拜为丞相,被后主刘禅封为武乡侯。
诸葛亮的一生非常短暂,未过花甲。后人对他的健康方面评价是:养性有余,养生不足。
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以静气超人而闻名于世。若看过《三国演义》者一定不会陌生借东风、草船借箭、卧龙吊孝、空城计等情节,诸葛亮临危不惧、智慧过人,尤其是每逢大事有静气的人物性格被描绘得淋漓尽致。特别是空城计,更能凸现诸葛亮静气逼人,以静制胜。我们不妨再回顾一下空城计的主要情节:当司马懿兵临城下,而西城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只是空城一座的紧急关头,诸葛亮毫不慌张,悠闲地站在城楼“观山景”,并饮酒抚琴,寻觅“知音的人”。这静气,吓退了疑心过重的司马懿。
那么,诸葛亮为何总能在危急时刻表现出非凡的静气呢?这与他自幼注意以静养性分不开。他在《诸葛亮集》一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养生,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需静也,才需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尽管唐代诗圣杜甫在《八阵图》中描写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但是他自幼家境贫寒,青年时期“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高卧隆中,躬耕南阳,俭朴的生活很利于他养德明志。
诸葛亮精于养性,却疏忽养生,以致于正值挥军北伐,以祈恢复汉室之时,却不料“星落秋风五丈原”,壮志未酬,五十三岁而卒。杜甫有《蜀相》诗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分析一下诸葛亮英年早逝,不可否认的主要原因是积劳成疾。这一点,他的老对手司马懿早有洞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诸葛亮受先帝刘备之托,辅佐后主刘禅,因急于破敌,军事政治,无论巨细,事必躬亲,缺少运动,体质虚弱,生活没有规律,终因积劳成疾,岂能不英年早逝?这方面,诸葛亮似乎也有所意识,他在《空城计》中唱道:“周文王访姜尚,周室大振,俺诸葛亮怎比得上先辈古人。”同样以养性著称的周室丞相姜尚还十分注意养生,享年九十七岁。显然,诸葛亮养生逊于姜尚。
由诸葛亮疏忽养生,我们可以引发出这样一个问题:现代人不乏英年早逝者,多数也因疏忽养生所致。人到中年,犹如多事之秋,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几大健康杀手往往爱好光顾中年人。而现代的中年人尤其是中年企业家工作忙碌、生活少有规律,因此,在养生方面应值得引起注意。(邬时民 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canyushi
|
2016-10-12 07: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床,钱,明月,光;衣,失地,上,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mtb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