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古代中医行医之职业徽标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古代中医行医之职业徽标
[复制链接]
143
|
1
|
2014-4-1 09: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古时的国人是崇尚含蓄的典范,与现代西人外露张扬的民族个性迥异。这也许是不同地域环境,不同文化传统和不同审美情趣所使然吧。古代中医在行医过程中,会时常随身携带一个职业徽标,以确切地表明自己的职业身份。这种做法比较自然而含蓄,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职业意蕴。
古代的中医,是作为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氛围中成长的一种自由职业者,他以浪迹江湖,四海为家,流动性大,漂泊不定为主要谋生方式和职业特点。他从内心深处就情出于心地视病家为自己的衣食父母,故而由衷地尊重、关爱病家,以及时有效地解除病家的病痛作为自己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天职。而自己平素的行为却非常低调,不愿大肆张扬,不肯做过分的宣传。甚至还生怕自己“乞食人间”的身份遭人白眼与冷遇,并且每当看到富贵人家又不免油然而生相形见绌、自惭形秽的卑微感。正是在这样的矛盾心境下,怀着无奈的心态,采用一种暗示的方式来准确无误地表明自己的职业身份,于是中医行医之职业徽标就应运而生了。
从中医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古代中医行医之职业徽标大致有三种:扁鹊针、葫芦和串铃。它们与中医药都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首先,是作为医史文物的扁鹊针。它已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草原地区发现。经我国医史文物专家的认真细致的考证,一个喜鹊鸟和一根针组合而成的独特造型,它应该是我国医人在战国时期的行医徽标。而这与名医秦越人行医活动的社会历史时代是相吻合的。当年秦越人所率领的东方医疗队,有子阳、子明、子同、子越、子豹、子仪、子容等亲炙弟子组成。在这支精干而高效的医疗团队里,是各有专长的。如有擅长针刺、火灸、汤药、热熨、推拿按摩等诸多高手,他们不仅可以各显神通,而且能够相互配合。这样自然就会收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他们紧跟师父秦越人北上西行的足迹,把医疗康复的福音传遍北国,并且还留下了综合疗法显神功,起死回生好传奇的佳话。这些具体医疗事迹可以详见太史公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和《韩诗外传》、《战国策》等古籍。
其次,是另外一种中医行医之职业徽标——葫芦。葫芦,我国先民早就培植,并且有广泛的应用,主要是食用。早在《诗经》里,葫芦就被先民吟咏:“七月蟋蟀,八月断壶”。葫芦,它既可入药,亦可做成盛装东西的器物,还可做舀水用的工具——瓢。也因为其轻便,古代中医就把它用来装盛药物,这就是古代最早的“药箱”。于是在我国民间才会有那句广为流传的谚语:“你葫芦里究竟装的是什么药?”葫芦,常为古代中医斜背在背上,也作为中医行医的职业徽标出现在世人的视野里。
最后一种中医行医的职业徽标是串铃,它有形有声,似乎比那扁鹊针、葫芦更进一步。相传“药王”孙思邈行医时常骑着一头驴子为人治病。有一次他在替人看病时,系在村边一棵大树旁的坐骑驴子为野虎吞噬。但那头虎也许是很饿,也很贪心,吃得太猛,竟让一根驴骨卡在了虎口。它吞也吞不进,咽也咽不下,那虎是痛苦不堪又无可奈何,只得蹲伏在“药王”孙思邈面前,神情里含着请求与歉意。“药王”孙思邈看到此情此景,马上心领神会。于是他大胆决定为虎拔去驴骨,真是艺高胆大,胆识过人。为了免遭老虎咬伤自己的手,孙思邈就用随身携带的串铃横卡在虎口中,而自己的手就从串铃的中空里伸进去,然后抓住驴骨用劲拔出。真乃巧妙轻灵,机智不凡。从此,串铃就赢得了一个雅号——“虎撑”。那虎也从此改邪归正,成为“药王”孙思邈出诊行医时的新的坐骑。串铃也由此成为中医行医的新的职业徽标。唐宋元明清,历代相继,从未更改。串铃的暗示意义,更为普通民众所熟知。真是:暗示是创造,明说是破坏啊。
古代中医,是带着自己的职业徽标活动于民间的。他们走村串户,浪迹四方,送医送药到病人身边,并以药到病除、妙手回春的良效而成为人们生命的守护神。由此而赢得了病家由衷的尊敬和爱戴。当然,从另一方面而言,也说明古代中医的社会地位仍然较低。他们也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者,拥有一技之长的医术职业的劳动者。(徐建云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carpinteyrogcq
|
2016-9-21 03: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气是拿你的错误来惩罚我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vsha2110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