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振叶以寻根 观澜而索源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振叶以寻根 观澜而索源
[复制链接]
147
|
1
|
2014-4-20 21: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裘沛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其在治学、治医、治病诸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造诣。我有幸跟随先生学习中医多年,受用良多,现择要概述其治学、治医之道,旨在振叶寻根,观澜索源。
治学之道:神明之妙贵在“化”字
裘沛然长期从事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工作,他在中医学术方面卓有建树,绝非出于偶然,“水之积也不厚,则其浮大舟也无力”。先生在分析医学理论和临床治病方面,每能洞中窥豹,厚积薄发,最关键的在于他治学有许多特点,概括起来说“神明之妙贵在‘化’字”。
猛火煮,慢火温
先生常说,读书如煎熬中药,要“猛火煮,慢火温”,才能煎出味道。所谓“猛火煮”,即在初学某一名著经典时应下苦工夫,要熟读熟背。“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不等于“死背”,因为熟能生巧嘛!“慢火温”,指对书中重要内容要反复吟咏,认真思考,领会其中的道理。先生常说,读书不可草草滑过。医理深邃,欲入堂奥,必先勤学苦练,循序渐进,方能逐步深入。
循名责实
凡读书尤当辨明名实,名实明则义理自得。“名者实之宾”,初学者必先弄懂各种“名词”的含义,重要的是循名以责其实,不可为“名”所惑,这是先生治学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
如对“医者意也”,有人理解为医生诊病可以不循法度,随心所欲,他以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献资料说明,古代医家所提出“医者意也”,一语,乃是提示医理深奥,医生必须加倍用意,“思虑精则得之”,否则轻率马虎,稍有不慎就会“毫芒即乖”。先生又列举许多著名科学家通过创造性思维而获重大发明的史实,提出“意”即是在反复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思维,是科学工作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之一。
“化”字上下工夫
学习古人之法神明之妙贵在一个“化”字。后世医家有中满忌用甘草之说,凡脘腹胀满者不敢用甘草。先生从《伤寒论》甘草泻心汤主治“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的记载中,领悟到仲景用大剂甘草可以治脘胀腹满,而后人之说恰与之相背。他力遵仲景之意,辄投甘草、党参之品,非但无壅滞之虞,反而胀满若失。古方今病并非“不相能”,关键是淹有众长而又善于化裁而已。
治医之道:主张医道﹑文道﹑人道融于一炉
为人之道
先生认为,医学也是一门人学,所以为医先做人,并提出为人的三大原则:以仁为本,以礼为节,以义为衡。
先生说,医学是一种仁术,有德之人才具有敬业精神,对病家高度负责,大医精诚,拯救患者生命;礼,不仅是指礼制、法制等,也指人的行为规范,实践“仁”的具体措施;义者,宜也,指处理事物至当不易的称谓,礼是否合于仁,须以义为衡量的标准,即居仁行义,以义御礼。
为文之道
先生认为,要研究中国传统医学必须认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尝言“医学是小道,文化是大道。大道通,小道易通。”
中医学对生命的解读,建立了一整套认知体系,演绎和拓展了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研究中医学离开了传统文化就不能深刻领会中医学理论精髓的内涵,也无法厘清学术发展的源流和脉络,不可能真正登入中医学的堂奥。
为医之道
先生认为,作为医生,识病要精审,遣药须精灵。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与医学造诣皆在一个“精”字。
所谓识病之精,先生还强调须讲究原则性和灵活性。原则性就是紧扣疾病的本质;灵活性即对疾病的演变过程作动态的观察分析,既注意疾病发展过程中邪正相争的态势,又关注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病者的体质、精神状况等对疾病的影响,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措施。
先生认为医有一定之理,但无一定之法。一个医生能应变于错综复杂的病证,其关键是做到立方遣药之精。所谓“精”,即至当不易之谓,即善于法活机圆,药随证变,胸无成见,不拘一格。(王庆其 上海中医药大学裘沛然名师工作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夏采佻yv
|
2017-1-1 05: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处省略N+1个字,你们都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Infuscups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