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仲景治疗心中懊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仲景治疗心中懊
[复制链接]
153
|
1
|
2014-4-17 13: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心中懊 ”一症,可见于《伤寒论》太阳病篇、阳明病篇,《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中酒疸的证治,但其发病机理各有不同,因此必然采用不同的治法和方药进行治疗,这就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灵活性。
栀子豉汤证
《伤寒论》67条:“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 ,栀子豉汤主之。”文中明确指出,此乃汗吐下剧烈所致。太阳病汗吐下后,有形之邪虽去,然而余热未清,内扰于胸膈,故见“心中懊 ”。故当清宣胸膈之郁热,栀子苦寒,清热解郁除烦;豆豉解表宣热,二者相合可清宣郁热。
大陷胸汤证
《伤寒论》134条:“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 ,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文中“表未解,医反下之”可以看出,使用下法当属误治。文中言“膈内剧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表明病在胸膈。误下后,阳热之邪内陷与体内有形之邪相结于胸膈,客于胸膈之邪热阻碍气机而致短气,故“心中懊 ”。阳热之邪内陷与体内有形之邪相结于胸膈,法当泻热逐水,峻下破结。大黄、芒硝泄热散结,甘遂泻下逐水,三者合用以成泻热逐水之峻剂。
大承气汤证
《伤寒论》238条:“阳明病,下之,心中懊 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阳明病下后仍见“心中懊 ”,此为攻下后阳明腑实之浊热泄而未尽,上扰神明所致,若肠内有燥屎,可再次应用大承气汤攻下泄热。大黄、芒硝泄热通腑;枳实、厚朴理气宽胸。
茵陈蒿汤证
《伤寒论》199条:“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 者,身必发黄。”本条虽未列出方剂,但是从“无汗”、“小便不利”、“身必发黄”逆向推导可知,湿热郁滞于体内,致使三焦气化失司,水液代谢异常,从而出现“无汗”、“小便不利”等症状。蕴结于体内的湿热,阻滞气机的正常运行,郁热内扰于胸膈则“心中懊 ”。故当清热利湿,通腑退黄,方选茵陈蒿汤。茵陈蒿清热利湿,疏肝利胆退黄;栀子清三焦之邪热;大黄泄热通腑退黄。三药合用,湿热尽去,则诸证自除矣。
酒疸热盛证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中栀子:“酒黄疸,心中懊 ,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酒疸是由于湿热内蕴所致,但病机却有在上、在中、在下之不同,然本条表现为“心中懊 ,或热痛”,显然酒疸热盛证病在中焦,即湿热蕴结于中焦。湿热之邪居于中焦,上蒸于心胸,扰乱神明,于是见“心中懊 ”。故清热除烦,方选栀子大黄汤。栀子、豆豉清心除烦;大黄、枳实除积泄热。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湿除烦之功。(范铁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owli5555
|
2016-12-15 20: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有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vsha2110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