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浅析“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浅析“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复制链接]
160
|
1
|
2014-4-18 07: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伤寒论》第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是仲景对阳明病病理机制的高度概括,后世医家将其称之为阳明病的提纲。对于此条的理解,历代注家各有其理,然多从实证、热证解。笔者觉得似欠全面,做为提纲证必然是对阳明病的高度概括,那么“胃家实”就应包括阳明病经证、阳明病腑证、阳明病寒证、阳明病虚证。
《灵枢·本输》云:“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故“胃家”泛指胃肠而言。“实”包括“邪气盛实”、“因虚致实”两个方面,并不仅仅指“邪气盛实”。诚如章虚谷《伤寒论本旨·阳明篇》所云:“实者,受邪之谓。”这里“实”字指“胃家”受邪所致的病变。由于阳明多气多血,喜润恶燥,以降为顺,且阳气昌盛,一旦感邪,病证百出。
阳明病经证
阳明病经证以热证为主。无形之邪热亢盛于里,胃肠燥热,然大肠内无燥屎阻结,只是里热内蒸,燥热之邪弥漫周身,充斥内外,故主要表现为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方选白虎汤类,以辛寒清热。方中石膏辛甘大寒,擅长清热;知母苦寒而润,长于泻火滋阴;炙甘草、粳米,益气和中,气盛则津自生,尚可制约石膏、知母大寒伤胃之弊,诸药共奏清阳明无形之邪热而固护脾胃之功。
阳明病腑证
阳明病腑证以实证为主。无形之邪热亢盛于内,与肠中糟粕相搏结而成燥屎,阻于胃肠,致腑气失于通降,胃肠失司,故主要表现为无大便,潮热,谵语,手足濈然热汗出,脉沉实有力。方选承气汤类,以通腑泄热。方中大黄苦寒,攻积导滞,荡涤肠胃,泄热去实;芒硝辛苦咸寒,润燥软坚,泄热通便。二者配伍应用,清胃热,润胃燥,泄热导滞,正合《内经》“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坚”的治疗原则。然后根据燥实程度的轻重,随证灵活加减应用承气类。诸药合用,以达泄热通便导滞之效。
阳明病寒证
阳明病寒证以胃虚寒证伴脾阳不足多见。外邪伤于阳明,成中寒者,乃里有寒兼脾阳不足,影响胃肠功能及三焦气化功能的正常运行,故主要表现为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冷汗出,大便初溏后硬。胃中本已寒,迁延失治,寒邪更甚,复感寒邪,凝滞不通,大肠传导失司,致大便因寒而凝结,即因虚致实。方选吴茱萸汤,温中和胃,降逆止呕。方中吴茱萸辛苦性温,温胃暖肝,理气降逆止呕;生姜辛温,温胃散寒止呕;人参、大枣补虚温中。诸药相伍,具有温中补虚,理气散寒之功。
阳明病虚证
阳明病虚证以阴虚证伴阳明郁热多见。阳明热盛期,里热迫津外泄,汗出过多,加之素体阴虚,致使汗出无源,热欲外越而无汗出,邪热郁闭于肌肤,同时肌肤失于津液的滋润濡养,推陈出新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阴虚无汗致邪热郁闭于内,阴虚为本,邪实为标,即因虚致实。法当益气生津,以资汗源,兼清阳明之郁热。(范铁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Gerardboom
|
2016-12-18 00: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各位和我一样创业的朋友,在这个路上,我们一起为明天奋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ysuxj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