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学一点生姜的个性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学一点生姜的个性
[复制链接]
150
|
1
|
2014-4-15 17: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生姜身上那种鲜明的“个性”、不事张扬的生活态度,甚至特立独行面对尘世的“勇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大家如能在为人处世,行走于际遇之间时效仿之,或可活得更洒脱、更健康。</p> 因父亲年年种生姜,笔者对其习性、种植都有所了解。生姜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有芳香和辛辣味。嫩者称紫姜、子姜,老者称老姜、老生姜,一般所说的生姜多指后者。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是治疗恶心、呕吐的良药,有“呕家圣药”的美誉。特别是夏天,几乎人人吃凉拌菜都少不了生姜。
医学上认为在炎热时节,姜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等作用,可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症状。
笔者认为,生姜并非如《舌尖上的中国》里解说的那样:“原产自南美”。因为,奥地利-俄国学者布靳斯奈德在《中国植物志》(伦敦1882年版)里称:“中国人先于其他所有民族了解到了生姜……毫无疑问,生姜原产中国。”
其实,生姜在中国一直很受老百姓欢迎。民间“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健康”的说法就源自我国古代。中医还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称生姜具有温通经络等作用;因此,生姜常被用于男性保健。
《本草拾遗》、《药性论》、《开宝本草》、《本草图经》等古典医籍对生姜的药用、食用价值均有记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还说,姜汤不仅可治疗风寒引起的感冒,还能起到某些类似今天抗生素的作用。
说来也怪,并没有多少人把全身是“宝”的生姜当回事。以前,老百姓的“开门七件事”中,宁愿把“酱”作为“一件大事”也不肯提“姜”。如果问一位姓姜(音)的人是哪个姜,他一准会说“姜太公的姜”或“孟姜女的姜”,绝少有人言之“生姜的姜”。为什么会这样?
笔者猜想,这多少与生姜其貌不扬的长相有关。不仅人类不愿同生姜“同流”,甚至一些食品也不愿与它“为伍”。从大超市到小卖部,牛奶、饼干、水果等都摆在最招眼的位置,包装典雅气派,而生姜却只能躲在其他蔬菜的影子里。
尽管生姜遭到了空前冷落,尽管许多食品、调味品懂得“生存之道”,随人的观念改变而改变,但生姜却依然我行我素,绝不附炎趋势。它不会因人类审美立场而改变疙疙瘩瘩、黄不拉叽、皱皱巴巴的模样。即使人们强制性地用鲜亮的砂糖、精盐对它进行包装,即使人们为了去腥将它切成碎末,但它那敢爱敢恨、泼辣豪放的独立个性却始终湮灭不掉。
在如今这个欲望无所不在的时代,有此等不为世俗眼光而改变的个性,也算得是一种精神、一种奇迹。
<p> 一小片生姜虽然辣得我有点招架不住,但很快就“医”好了胃中的不适。这更让我有所感悟:生姜身上那种鲜明的个性、不事张扬的生活态度,甚至特立独行面对尘世的勇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大家如能在为人处世,行走于际遇之间时效仿之,或可活得更洒脱、更健康。(赵柒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ziqjyhSTR
|
2016-12-9 20: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这个效果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loavpca99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